《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九月一日起施行
时间:2021-09-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教育督导问责文件《教育督导问责办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长期以来,教育督导之所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问责跟不上。《教育督导问责办法》立足破解这一难题,实现让督导“长牙齿”,问责“打板子”。

十次督导,不如一次问责

“在地方督导工作中我们发现,有时存在‘一团和气’的倾向,督是督了、导也导了,问题发现不少,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久拖不决、屡改屡犯,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问责的板子打下去,没人承担责任。”对教育督导问责中存在的“对事不对人”“高举轻落”的现象,四川省教育厅总督学傅明深有感触。

2020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核心是要强化教育督导的严肃性权威性,让督导“长牙齿”。

让督导“长牙齿”真正落地,必须制定专门的问责办法,《教育督导问责办法》的出台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中又一个里程碑。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介绍,《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有三大创新点:第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出台的教育督导问责文件,督导权威性、有效性从制度上真正确立起来。第二,对约谈整改、资源调整、组织处理等作出规定,有利于实现教育督导与教育执法、纪检监察的联动。第三,明确了督导问责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实现督导问责的规范化。

十次督导,不如一次问责。尤其是在落实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上,强力问责体现了教育督导的威慑力和成效。

2020年贵州省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一事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县长停职检查,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县长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免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把“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作为当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和今年的重点工作。

田祖荫介绍,在紧盯不放、持续发力下,全国2846个区县均正式承诺实现“不低于”目标,这是自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颁布实施以来,在预算安排环节,全国所有区县均实现“不低于”目标。根据最新的督导情况,迄今为止,各地落实了这一承诺,正式建立教师工资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

202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办4起学校学生安全事件,建议相关市县对涉事相关责任单位和负责人进行问责追责。4起案件共问责追责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相关责任人65人,其中移送司法部门依法处理1人、党纪政务处分40人、诫勉谈话11人,批评教育13人,撤职17人,解聘1人。

“问责是教育督导的一把‘利剑’,《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对于用好这把‘利剑’提供了遵循。”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孙国友说。

用好问责结果出硬招、打板子

《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从“问谁的责”“谁来问责”“问什么责”“怎么问责”四方面对教育督导做出了系统制度设计。

 “《教育督导问责办法》首次针对教育督导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专门、系统设计,并以规章制度方式加以固化,是教育督导制度完善和法治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国家督学、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说。

杨志成认为,《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不是对原有问责工作的小修小补,而是将问责置于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中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设计,体现了“五个全面”:

一是主体全面,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全覆盖,形成了一级督一级的问责模式。二是对象全面,政府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督导工作人员全覆盖,包含了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三是内容全面,问责情形涵盖法律法规党纪主要方面以及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主要内容。四是方式全面,按照不同问责对象分别设计问责方式。五是程序全面,设计了一整套流程,明确了9项问责程序,规范有序,并给被问责对象表达意见的机会。

利用好问责结果是《教育督导问责办法》的制定思路之一,将问责结果与党政领导干部、教师的业绩考核、职务晋升、奖励惩罚等工作挂钩,才能确保问责有力。

“资源调整”是对被督导单位的问责方式之一。《教育督导问责办法》规定,对被督导问责单位在表彰奖励、政策支持、财政拨款、招生计划、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依照职权进行限制或调减。

傅明介绍,四川正在将教育资源调整与督导问责挂钩,推动规范办学与资源调配有机结合。

今年起,四川省教育厅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论文抽检结果存在问题的9所高校,相应调减当年研究生招生计划108人;针对某民办学校原负责人猥亵学生的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紧盯市教育行政部门问责落实,降低该校在全市综合评价等次,取消该校评优评先资格,对校长和师德师风监管负责人提醒谈话并扣减考核绩效。

“近年来,我省教育督导问责成为了行政问责重要组成部分,过去问责不主动、追责不给力的现象已得到根本扭转。”傅明说。

教育督导不再是“唱独角戏”

“教育督导是政府法定职能,涉及组织、编制、人事、财政、发改、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的职责,绝不是教育部门一家‘唱独角戏’。”田祖荫介绍,两年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进一步充实加强,孙春兰副总理担任主任,成员增加了中组部、中宣部、体育总局、团中央、中国残联等部门的负责人。

比照中央做法,各省级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省级领导担任主任,切实提高了教育督导的层级,形成了齐抓共管格局。上海、浙江、四川、广西等地还建立了组织、纪检监察、绩效考核办等多部门参加的教育督导反馈、约谈制度,切实强化了督导的严肃性权威性。

记者注意到,《教育督导问责办法》特别强调了教育督导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联动,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应主动配合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或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做好问责工作。

对此,傅明认为教育督导部门要用好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这一平台,与其他成员单位积极沟通,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制定省一级问责办法实施细则时也要明确问题线索移送、信息备案、结果使用等环节的具体实施流程,维护教育督导问责的权威。

专家认为,为了避免“自己查自己”,要形成多部门联合共同问责的机制。“我们要通过多元化的监督,来确保督导的严谨性和公开性。这次《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不仅要求上级督导部门对下级督导部门的问责进行备案,实现一级监督一级,同时还要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杨志成说。(本报记者 欧媚 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