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让更多学生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时间:2021-09-18 来源:《浙江教育报》

“列车运行正常,完毕。”当记者走进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临杭大道站的车控室时,综控员吴思权正通过对讲机与值班员对接工作。吴思权是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今年6月柯桥段开通前,他就已正式入职,成了临杭大道站的第一批综控员。“早在2015年,我校就捕捉到了绍兴地铁产业的发展契机,并及时开设了对口的新专业,这既为地铁产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技术性人才,也实现了学生的精准就业,可谓一举两得。”校长於芳说。

对接产业办专业,育企业所需人才,是绍兴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肖理生介绍,目前,该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8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2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各县域范围内已形成“1~2所综合职校+专门化职校”的分布格局,优质职校资源基本覆盖全市。近3年,该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均保持在4.8万人左右。

始终把育人摆在首位

每周1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3节以上的班主任青春期健康教育德育课;自制各种青春期教育展板,开辟青春期教育宣传长廊;定期组织开展“珍爱青春”主题讲座……在绍兴市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青春期健康教育早已成了该校德育工作的一张“金名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好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人才。”绍兴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商飞鹏认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良好的行为规范,要遵循主体性、体验式、小步子、生活化的教育规律,通过抬头教育、朋辈教育、雅行教育等形式引领学生重拾信心、约束行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恩、富有爱心、反哺社会的有用之材。

新昌技师学院与企业用工职业素养要求“零距离”对接,围绕促引学生做“社会企业欢迎的‘人’”这个核心,通过狠抓基础道德、日常养成、文化熏陶等途径,重点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行为习惯和工匠精神等,总结构建了“一个核心、一个抓手、三种品质”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深受企业欢迎。学校被当地人称为‘企业的黄埔军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高勇说。2010年,学院还获得了“职业学校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无缝对接产业办专业

9月15日,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166名新生走进了宝业建设集团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启了每年一次的职业体验教育活动。活动结束后,校企双方还签署了2021级冠名班协议,并就新学期装配式建筑课程设置与企业课堂等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肖理生告诉记者,为了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分的技能人才支撑,近年来,绍兴不断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建立了以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支持体系,并在队伍建设、“三教”等改革、产教融合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积极探索。

根据绍兴产业发展状况,绍兴市教育局每年都会组织各中职学校开展一次专业结构调整。从2006年至今,该市各中职学校共已撤销专业23个,新增专业50个,实现了各区、县(市)范围内职校无重复专业,并成功创建了19个省级名专业(品牌专业和优势特色专业),扶持发展了48个省级示范专业,培育了15个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群,构建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是我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之一,截至目前,该市有集成电路相关企业124家。随着该产业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相关专业一线工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招工用工矛盾日益突出。2019年,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及时创建了绍兴微电子学院,并以此为依托,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微电子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对接集成电路小镇N家企业,打造了微电子行业“1+1+N”产教融合平台。“这些年来,我校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产教联盟作为外部保障,将各方办学利益共同体紧密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内外融合的实践育人基地。”校长盛锡红说。

近年来,针对产教融合存在着合而不深现象,技能人才供需脱节等问题,绍兴市教育局“问诊把脉”,出台各项措施,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工作。一方面,绍兴加大了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十三五”期间共新建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1个,市级教学实训示范工厂20个、校外实习示范基地30个,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车间实习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为发挥行业企业在职校人才培养、实验实训等方面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绍兴出台了《绍兴市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组建了10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和26个职业教育集团。与此同时,绍兴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组织保障、基础条件等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情况开展定量评价……

全方位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让更多人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是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商飞鹏直言,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中职生大部分还是中低收入群体,要加快“扩中”,全面“提低”,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办好职业教育,增强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他们是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者,更是共同富裕的受益者”。

为此,近年来,绍兴市教育局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不断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深化中职课程改革,深化“1+X”证书制度试点,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培养改革,深化“岗课赛证融通”……一系列举措切实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据统计,在15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绍兴各中职学校共获122金、142银、75铜,金牌数11次位列全省第一。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绍兴中职毕业生就业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招聘会上人均有2~3个就业岗位供学生选择,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已连续3年在99%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初次就业月收入也逐年递增。此外,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绍兴还着力完善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体系,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了职业院校社会职业培训所得收入奖励分配制度。据统计,目前该市各中职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人次每年已达在校生规模的1.5倍以上。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也是最直接助力共同富裕的类型教育。”肖理生表示,绍兴市教育局将继续引领各校立足“双高”建设,统筹实施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深化构建布局衔接产业、办学衔接就业、教师衔接教学、招生衔接招工、保障衔接发展的现代化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形成产教融合、技能强市、人人出彩的良好氛围。(本报记者 邵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