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打造“浙派工匠”新样板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时间:2022-05-19 来源:《浙江日报》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离不开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壮大。为此,全省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开展大规模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浙派工匠”名片。

何为“浙派工匠”?杭州第一技师学院院长杨国强认为,“浙派工匠”应该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持之以恒的钉子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其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浙派工匠”之魂。

聚焦匠苗培育

服务匠才成长

如何形成长效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让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给出了答案。

“在杭州第一技师学院聚焦匠苗培育的同时,建立杭州工匠学院以服务社会匠才成长。”杨国强说。

走进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数字化实训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同学正在电脑上进行工业产品数字建模,设置成型参数;智能控制产业学院的同学正遥控着无人机演示悬停、障碍物穿越、特定轨迹飞行等技术。

据悉,为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使专业建设匹配区域产业需求,学院改变以往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政府部门建立战略合作,搭建由行业协会、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和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管理的5大产业学院,培养适应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匠苗,实现了培训项目设置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动”、跟着产业升级“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要“转”。目前,该产业学院已开设及调整培训项目37个,范围涉及机械、电子、医药、园林、商贸等领域,与杭州的产业技术工人需求高度吻合。

在这些匠苗茁壮成长的同时,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将目光瞄向了社会上现有的工匠人才,以期为他们提供一个技能学习、交流和提升的平台。于是,2019年9月19日,杭州工匠学院应运而生。

杭州工匠学院发挥“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技艺,服务工匠人才,培育名城工匠”四大功能,建立和依托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主基地、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匠心”推广基地、杭州城市品牌促进会“名匠技艺”传承基地、千岛湖-大下姜“乡村工匠”培育基地、60个杭州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搭建研讨交流平台,服务高技能人才和企业,打造“校园匠苗培育工程”“乡村工匠帮扶工程”“百名工匠培养工程”“技能大师孵化工程”四个品牌工程,营造崇尚技能的氛围,深化“名城工匠”培养生态建设,打造“浙派工匠”培育样本,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自成立以来,杭州工匠学院在整合工匠资源、组织师徒结对、开展技艺传承、技能交流等方面发挥明显作用。现已组织和参与弘扬工匠精神活动117次,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8项,世界技能大赛冠军1项,孵化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市级10个,省级3个,承办职业技能竞赛62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认定34298人,培养高技能人才5973人,为杭州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

推动手艺复兴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在浙江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经济和产业的腾飞都离不开技能的支撑,这也是杭州工匠学院成立的目的所在。

去年12月,在杭州工匠学院、淳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的共同努力下,大下姜“乡村工匠”培育基地启动仪式暨杭州工匠学院二周年活动在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举行。活动现场,杭州工匠学院颁布了前期开发的“大下姜村十大碗”。这十道精美又新奇的菜肴,是杭州工匠学院利用大下姜食材并结合当地历史,在“之江轮锤”乡村振兴厨师长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研讨中脱颖而出的。

“目前,大下姜区域共有民宿80余家,有培训需求的厨师60多名。民宿如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餐厅如何做出更美味、更具特色的下姜味道?”在杨国强看来,这些无疑需要通过标准化、系统化的技能提升培训来实现。

以餐饮为例,杭州工匠学院以“大下姜村十大碗”为抓手,向区域内40家民宿进行了宣传推广,为当地厨师厨娘提供技能培训,并为通过培训的人才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技能赋能,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在未来的技能培训中,还将开设竹篾、酿酒、石头画等大下姜传统手艺传承,以及民宿管家服务、民宿园林设计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目前,大下姜“乡村工匠”培育基地依托大下姜辐射淳安县,已完成柔性引才100人,建立专家站2个,完成淳安驻杭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246人,组织乡土手艺人参与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培训30人,实现农产品销售额递增。

杨国强说:“杭州工匠学院将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乡村技能振兴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力构建‘手艺复兴,技能共富’的未来杭州乡村样板。”

(文字由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