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共同富裕 打造职业院校一流师资队伍
时间:2022-12-02 来源:《浙江教育报》

一流的职业教育需要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为支撑。在构建完整、有机、互联、贯通的职业教育生态链条中,高水平师资不可或缺。在浙江,相较于都市群连绵的浙东北地区,地处偏远山区的浙西南地区和部分海岛县构成了浙江整体迈向共同富裕的局部“洼地”。在职业教育发展上,这些区域也存在着更多的城乡差异和区域不均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高水平专业较少,名优教师稀缺等问题。这也成为制约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效益的瓶颈所在。职业教育内部也需要共同富裕。

一、对职业教育共同富裕的“内生性”与“外驱性”需求认识

职业教育共同富裕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性”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的“外驱性”要求。“内生性”指的是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着如何缩小各专业、学科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差距,通过高水平主体专业的带动来提升学校其他专业的办学品质的问题。“外驱性”指的是职业院校在激烈的优胜劣汰市场竞争中,师资和生源都处于从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的流动当中。职业院校教师承担着培育高素质工匠、参与企业科技攻关的多重职能,高水平专业建设有赖于高水平师资。职业教育共同富裕意味着要缩小地域间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差距,意味着要整体提升一批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增强办学活力,回应“内生性”和“外驱性”的双重需求挑战。

二、对实现职业教育师资“优质、特色、均衡”的思考

要实现职业教育共同富裕,职业院校面临着整体提升和缩小差距两大任务,即要实现职业教育师资的“优质、特色、均衡”。“优质”指的是整体提升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均衡”指的是缩小校际、区域差距,“特色”指的是师资要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新需求,彰显地方产业、行业的特征。

三、建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1.以供给端和需求端改革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选用机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师资招引和教师评价的体系化制度,以提供内外两端驱动力量,即职业教育师资在供给端实现学历职称驱动向能力素养驱动的转变,在需求端实现资历主导驱动向绩效主导驱动的转变。

要破除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教师任用上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现象,在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之上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实现“能者进,庸者出”,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招录进来,以转任、接受继续教育等形式让一批抱残守旧、不思进取,未能担当大国工匠培育重任的不合格教师调离教学岗位,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提升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共同富裕绝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大锅饭,更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在教师业绩评价和评优评先中,要注重对教师工作实绩的考察,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为青年教师把好脉、定好针,实现持续、稳定的专业发展。

2.以名师工作室建构智力流动的跨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高技能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对待,把职业院校的名师当成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来对待。

以职业教育名师为引领,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通过乡村工作室、网络工作室、技能工作室、企业工作室等系列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办学主体的工作室,助力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以名师工作室为纽带,使优质、高水平职业院校与山区海岛薄弱职业院校开展深度结对,促成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获得综合立体建设。

3.以大师工作室建构名匠传承的高水平认知学徒共同体。据一项全国总工会的统计数据,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6年年底的4791万人增长到2021年年底的6000万人,但仍供不应求。截至2017年,我国产业工人有2亿左右,其中具有技术等级的仅占三成,初级工、中级工占比73%,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比例很低。要培育高技能人才,来自行业、企业的大师和名匠等师资至关重要。

职业院校应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创设大师工作室,招引一批“能说会做”的优秀行业师傅,为学校的全日制学生和非全日制学员提供高质量的企业课程等,实现名匠的技艺技能传承和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在“三农”建设、乡村振兴上充分释放职业教育“智力共富、技能共富、科技共富”的巨大能量,使职业教育促进各阶层提升就业与创业能力,成为新职业、新工种、新岗位的孵化器。(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教研员 省特级教师 成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