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成校:打造培训品牌助推农民创业
时间:2013-09-23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学校名片:
德清县新市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办于1990年,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乡镇成校,2004年建立德清县社区教育学院新市分院,2005年建立新市职业高级中学,占地面积23亩,拥有教职员工36人,是一所集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学校。
办学23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三农”,致富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为己任,创新拓展成人教育职能,扎扎实实地为本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历年来承担省市级农科教项目26个,每年开展各类培训100余期。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星火学校、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农民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浙江省社区教育实验基地、湖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2012年学校还成功地为新市镇申报了全国社区教育第三批示范乡镇,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水乡古镇德清新市,有这样一所成校,刚开始只有两三名教师承担单纯的农村扫盲工作,如今已经发展到三十多名教职工,开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再延伸到社区教育。
就是这样一所成校,曾经两次让世界刮目相看,一次是2008年,被中央教科所的研究员选为中国特色农村成人教育范例,向世界成人教育大会推荐这一典型;还有一次是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的两位专家、全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谢国东等在引进项目搞培训、推动农户致富等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并总结经验向东南亚其他国家推广。
这就是德清县新市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小成校干出了大作为,“扎根基层,服务一方”成了它多年来的真实写照。
每年100余期各类培训
功能齐全,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培训中心
翻开新市成校的办学历史,已有整整23年,是我市创办最早的乡镇成校之一。由于区域调整新市镇是由五个乡镇合并而成的,因此现在的新市成校也是由原来的新市成校、高林成校、新联成校、梅林成校和士林成校合并而成。据了解,学校目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100多期,功能齐全,已经成为了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培训中心。
在该校开出的培训菜单上,各类培训琳琅满目:有专门面向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湖羊养殖技术培训”、“水产养殖技术培训”、“蛇类养殖技术培训”等,这些都以产业项目为单位开展;有面向企业开展的技能培训,如“化学分析工培训”、“电焊工培训”、“叉车工”等;其余还有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残疾人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率均占全镇劳动力的37%以上。
“为开展这样的培训,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搭建了一个覆盖广泛的服务平台,”贾校长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在校建立了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信息咨询和便民服务4个专门教室以及远程教育终端1个接收站点,同时在全镇广布网络,在24个村、8个企业和4个社区设立了36个创业创新基层服务点,承担起了服务中心需求调查、代办事项收集申报等延伸服务功能,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6571人次创业技能培训
注册商标,孕育了一大批创业典型
在新市成校教学楼里,悬挂着该校“八大农科教项目”的展板,“蛇产品的深度开发”、“经色食用菌栽培”、“河蟹养殖技术”……据了解,学校以农科教项目为延伸,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创业氛围,建立了新市镇创业服务中心。
据统计,据中心创立以来,学校累计开展各类创业培训65期,包括培养创业意识、输送创业技能等,总计达6571人次;发布创业信息400多条,推荐创业项目8个,申请专利1个。
新市镇勇兴村沈树荣,是一位老党员,通过成校的创业培训引导和项目推荐,他学习该镇养鸡大户,创办了自己的养鸡场,收入成倍长,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新市镇蔡界村村民沈锦荣养了1000多头生猪,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新市成校帮助他注册专用商标,获得农业部“无公害生猪”产品称号,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新市镇乐安村姚瑞富,一位双脚残疾的农民,参加了成校组织的水产养殖培训后,毅然承包了渔塘,搞起了水产养殖,并不断地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学习,成了“自强不息”的榜样。
……
一大批创业典型,在新市成校的牵线搭桥下孕育而生,同时,学校协助农民产品销售工作,目前已经帮助开发农产品商标6个,“永礼”水果,“菇娃娃” 食用菌,“水星一家”水产品,“莫干农家”营养鸡胚等,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的积极性。
这样创业典型的培养,与学校拥有一支土洋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学校现有专职教职工36人,另一方面,学校经常聘请省农科院、大学教授、本地养殖户等专家前来授课,甚至直接把课堂开在鱼塘边、田地里,为农民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便利。
15本乡土教材的开发——
挖掘内涵,为古镇发展旅游业助力
社区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新市作为一个古镇,古色古乡的风情吸引着周边众多的游客,新市成校如何承担这一责任,提升古镇旅游文化的内涵?成为了非常迫切的一个问题。
“我们新市有潭、有河、又有漾,千余年来人们养蚕、种桑,众多的民间传统活动形成了浓浓的水乡古镇文化,这就需要我们成校去发掘。”说起新市镇文化历史,贾校长拿出了该校自编的15本乡土教材,这些凝结了新市镇文化站、新市成校老校长朱金彪、全体成校教师等的心血。
新市镇名人辈出,清代著名画家沈铨就是其一。他的生平怎样?他的作品如何?为了让新市人更了解画家沈铨,经过前期的资料收集,校长贾建忠等主编了《清代宫廷画师沈铨》一书。而这之前,老校长朱金彪在2008年就筹建了“新市沈铨研究会”并担任会长,一直致力于沈铨的研究。
新市镇古桥林立,其中有一座叫状元桥,缘何得名?由新市成校参与编辑的《中国状元吴潜》便详详细细记载了这一缘由。
新市镇还有各式各样的民间故事:古桥井栏故事、民俗生活故事、哩呢劳作故事……这些都被收集在老校长朱金彪主编的《新市民间故事》一书中。
……
一本本的乡土教材形成了一个系列,为新市镇的古镇旅游业献上了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如今,来新市旅游的人们,都可以在景点免费取阅到新市的部分丛书。贾校长说,新市成校的教师还将继续去民间收集更多的资料,这样的乡土教材还会继续编下去。
因为社区教育的突出贡献,2012年,新市成校摘得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这一全国性的殊荣。(杨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