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职教中心学校巧治“手机病”
每个教室安装手机寄存柜,学生手机“非使用时段”进柜,“使用时段”出柜。新学期伊始,诸暨市职教中心学校在全部教室设置了“手机驿站”。该校的许多任课老师反应,学生上课时手机暂存“手机驿站”的这一做法,让学生学习专注了不少,学习氛围也好了不少。
上课“低头族”越来越多
之所以强化对手机的管理,该校学生处主任汪吉权说:“是由于现在手机已在学生普及,很多老师上课时都会发现,有学生走神低头玩手机或收发短信的情况。”
其实,这几年学生带手机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的一个大问题。虽然一直在强调,学生不要带手机进校,但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手机潮还是席卷了校园。该校老师们曾做过调查,该校学生几乎人人有手机,甚至是家长主动提出孩子带手机的,便于联系,只有少数学生不带手机进校。
有了手机,平时玩玩游戏、收发个短信自然必不可少。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上课也低头玩手机,这干扰了课堂秩序,也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效率。个别学生还因上课时老师收缴了自己的手机,对老师不满,产生抵触情绪。
疏堵结合、有限开放
“必须出台一个有效的举措,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该校校长周洁人觉得,对待学生用手机不能一味的堵,为此在全校教师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该校高职学部的27个班中先试行手机分时段管理,通过“有限开放”来引导学生合理用手机。
“有限开放”的时间为早中晚的非教学时段,即午间休息时段、下午放晚学时段、夜里晚自习结束后,其他教学时段统一存放到学校为每个班级特制的手机存放柜中,存放柜由班主任老师委派专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开关柜子。对在“非使用时段”使用手机的,校方将暂收代管。
2015元旦后,该校先在高职学部试行,随后发放了《告家长书》,召开学生会议。与此同时,该校还进行了手机信息登记、驿站编号、管理员设定等一系列的工作,学生手机在“非使用时段”进入驿站。试行一段时间后,高职学部朱喆老师说:“这样疏堵结合,就是希望在充分发挥手机联系家长方便等优点的同时,防止学生沉溺于手机,影响学习。总的来说效果不错,平均有75%以上同学的手机进柜。”
汤乐永是该校12实工班的手机“驿站”的管理员。他们班31个学生,29个带手机到学校。他说:“这个方法刚出来时,班上的不少同学不乐意,但是现在好了,每天早上7点10分,我一打开柜子门,同学们不仅都会自觉把手机放进去,而且上课没同学偷着玩手机,课堂纪律就好了。以前下课,不少同学爱玩手机,现在下课,大家围在一起聊作业。”
本学期开始,基于在高职学部成功试行后,综合学部、建筑学部共40多个班也全面实行。该校学生处的老师对这两个学部的手机进柜情况进行了检查与统计,不管是女生班还是男生班,学生手机进柜也都在75%以上。
“当初以为高职班的同学对新的管理制度接收度会相对高点,专业班可能对这个制度的实施会有一定难度,肯定会有部分同学有抵触情绪,现在看来同学们的接收度还是挺快的。”汪吉权说。任课老师也是一致称好:“这样上课偷偷摸摸玩手机的同学真的没了,上课管理压力减轻了许多。”(孟建青 应柳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