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张明文
【摘 要】:创设中职数学趣味课堂的核心在于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转换为趣味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情趣化引入铺垫趣味课堂;以博杂化视野丰富趣味课堂;以个性化魅力渲染趣味课堂,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学在趣味中,最大程度的唤醒中职学生的数学热情,使数学荒漠中的蔷薇冉冉绽开。
【关键词】:中职数学 有趣 兴趣 趣味课堂
“先普高、后职高”的初升高模式,加之“普高热”的持续升温,导致了大多数职业中学将“门槛”越降越低,有的学校干脆不设门槛,使得生源质量每况愈下,他们爱动爱闹,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学习态度顽劣,尤其是数学能力极度匮乏,数学兴趣基本淡化。如何改变现状,走出数学教学窘境是当前中职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作为中职数学教师,该如何引路,如何使学生开窍呢?笔者以为,教师要把自己变得有趣,只有教师有趣了,学生才会开始对数学感兴趣。金庸笔下的周伯通依赖的就是有趣吸引了无数的眼球,观众可能记不住郭靖却不会忘了周伯通;2009年春晚一炮走红的小沈阳靠的是有趣和才气成了众人模仿的对象。当然,趣味课堂不可能是一味地搞笑,也不可能是单纯地逗乐,它需要数学教师善于将数学知识转换为趣味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只有一开口、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吸引中职学生的目光,“抬头教学”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一、以情趣化引入铺垫趣味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考试屡战屡败的阴影,导致了今天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强烈恐惧与排斥,其课堂表现行为不一,有的尽情放飞自己的思绪野马;有的面向老师瞳孔却在不断地收缩;更甚者无视老师的存在肆意妄为;…,种种行为传递出同一种信号——对数学的叛逆。如何让一匹匹逆马回头,是对中职数学教师最大的挑战。笔者认为:开好头,先声夺人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引入新课时,可以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情趣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索的涟漪,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有产生急欲求知的感染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趣味课堂做铺垫。
1、以新奇事物为铺垫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机因素,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得到发展。为了挖掘中职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奇事物的描述激发他们的探求欲望。
【案例一】:在高二数学《曲线与方程》教学中,笔者将好莱坞科幻大片《K星异客》的剧情进行了如下改编:纽约中央公园车站来了一个奇怪的陌生人,他当众宣布自己来自另一个星球—K-PAX,闻讯而来的警察认为他有神经病,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他滔滔不绝地向病友和医生讲述自己在1000光年以外的K-PAX星球上的生活(插入光年与公里数的单位换算)。据他的叙述,K-PAX星球比地球大得多,不属于太阳星系(此时顺便介绍了一些太阳星系的相关知识),K-PAX星球上有两个太阳,七个紫色的月亮,尤其是两个太阳交汇时最美,美国国家天文台的几位顶尖天文学家闻讯后将他召至,请他绘出K-PAX星球以及两个太阳,七个月亮的运行轨道,他很从容地进行了绘制并给出了它们沿轨道运行的计算公式(方程)。此时,笔者装模作样地将其内容复制到黑板上,所有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轻松地刻入了学生的脑海。
2、以破解悬疑为铺垫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中职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处于激活状态;悬疑的破解,是求知欲激活后的纵向延伸,是思维火花碰撞后的燎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符合中职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将学生引入思维的殿堂,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比较概括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案例二】:在高一《等差数列》的教学中,笔者摒弃了传统的课题引入方式,而是设置了一个智力游戏:两人从1开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每次至少报一个,最多可以报三个,报30者为输,有人认为,先报者一定能赢,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若对,请说明如何报数一定能赢。笔者先邀请了一位同学向我挑战,结果可想而知,接下去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进行实验,所有同学很快进入了角色,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报数声此起彼伏。通过反复实验,有同学提出报到25者一定能赢,又有同学认为要报到25,必须先报21,要报21,必须先报17,在此规律的引领下,同学们很快得出了1,5,9,13,17,21,25,29这个等差数列,理解了先报者一定能赢的报数方法,为概念的提炼、通项公式的推导提供了认知上的保障和心理上的奠基。*#*
3、以创设情境为铺垫
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数学问题的情境,充分利用形象,营造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枯燥问题趣味化,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求知欲望。
【案例三】:笔者在一次地市级数学教研会上听了一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开课教师是通过一组动画引入的:猪八戒挺着大肚子来到水帘洞,找到孙悟空后,大大咧咧地说:“猴哥,小弟在高老庄办了一个养猪场,现在资金短缺,看在我跟随你多年的份上,借给我十万元现金吧!”孙悟空搔了搔头说:“没问题,看在你跟随我多年的份上,我也不要你的利息,这样吧,你第一月还我1块,第二月还我2块,第三月还我4块,以此类推,后一个月还前一个月的2倍,你还20个月就算还完了。”爱占小便宜的猪八戒听完后乐得手舞足蹈,立完借据后哼着小调回了家,孙悟空幸灾乐祸地看着猪八戒的背影道:“该死的呆子,我终于又算计了你一次!”动画演示后,开课教师提出问题,以这种还款方式,猪八戒总共要还给猴哥多少钱?为什么孙悟空说又算计了猪八戒一次?
在如此诙谐,令人忍俊不住的问题情境创设下,学生即使不想抬头、不想思考恐怕也做不到。该教师成功地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转化成了趣味性和应用性兼备的数学趣题,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后续的教学环节轻快而和谐。
二、以博杂化视野丰富趣味课堂
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具有不稳定性,学生的求知欲被激活后还需要教师有持续的趣味元素跟进,否则又会掉入死寂的深渊。教师应趁热打铁,以博杂化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学科视野
中职学生学数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数学教学的基础性。中职数学教师不需要钻研偏题、难题、怪题,也不需要将某一个概念或定理推敲到专家的程度,更不需要将数学知识本位化、逻辑化、系统化。然而,深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与中职数学相衔接的数学知识点却是中职数学教师的必修课。事实上,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的深入,很多数学内容已进行了更新,若中职数学教师不加以研究,仍以原有的经验,固有的模式展开课堂教学,势必造成教与学的被动。如:韦达定理在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属于选学内容,中职学生对此内容大多是一无所知,而中职教材中多处用到韦达定理,因此,在引用之前应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规律性类比,通过规律性,增强趣味性。再如:初中数学中的坡度(i=高︰底)与中职数学中直线的斜率(k=tan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两个概念的纵向比对,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美与和谐。
2、专业视野
中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决定了中职数学的工具性和服务性,无论是教学原则还是教学内容都要落实到为专业课服务,对不同专业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梯度,然而,中职数学教师大多是数学专业毕业,对专业知识一窍不通,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能区别对待,因此,中职数学教师有必要多听专业课、多参加专业培训、多了解专业知识、多与专业教师交流,将与数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收入囊中,在适当的时候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剖给学生,将是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兴奋点。如:《机械制图》中的空间视图问题,《财务会计》中的利率问题,《服装制图》中的黄金分割问题,《电工基础》中的三角问题,《平面设计》中的平面图形绘制问题等,都与中职数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将这些专业内容渗透到数学课堂,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内涵,点燃学生用数学方法思考专业问题的激情。
3、课外视野
中职学生的知识面普遍比较狭窄,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法律、时政、经济、文学、体育、人情世故等领域的课外知识,他们知之甚少,然而他们的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不愿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却希望通过老师之口来摄取,中职数学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教学背景下扩充学生的视野,丰富趣味课堂。
【案例四】:在§3.3《函数的表示方法》的教学中,笔者引入了中央七台的《致富经》栏目中看到的一则故事:浙江安吉农民高健用黄芪、当归、党参、太子参等20多种名贵中药材培育出了一种怪模怪样的鸡,背上无毛,表皮呈红色,名曰“寿康鸡”。该鸡价格惊人,1~3个月的鸡每只单价28元;3~6个月的鸡每只单价48元;6~9个月的鸡每只单价78元;9~12个月的鸡每只单价138元;12个月以上的鸡每只单价268元。在销售上专攻高端市场,消费定位于大中城市的白领阶层,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学生惊叹于“天价鸡”的同时对创业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此时,笔者悄然用一个“{”将按竖行分类排列的数据括在一起,并在“{”前补上“f(x)=”,一个分段函数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
三、以个性化魅力渲染趣味课堂
经常听中职学生议论,他们很喜欢某位老师,喜欢上他的课,喜欢他所任教的科目;不喜欢某位教师,上他的课就是受罪,提不起兴趣等等。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教师的个人魅力决定的。具有什么样个人魅力的数学老师最受中职学生欢迎?笔者曾做过问卷调查,抽样结果显示:具有风趣幽默、知识面广博、个人形象好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严肃古板、照本宣科、脾气暴躁的教师最受学生排斥。因此,中职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已的综合素质,融铸成独特的个性特征,以个性化魅力渲染趣味课堂。
1、阳光般的形象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中职学生因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上的失败导致心理上出现落差,这就需要中职教师有阳光般的心态,用阳光般的微笑去感染他们,用明示或暗示去激励他们。
【案例五】:学生甲头发很长很乱,用“鸟巢”形容决不为过,班主任、德育导师多次做其工作,依然我行我素,公然宣称:“头可断,发不可理。”适逢同班学生乙在压力下剪了一个小平头,笔者授课时偶然发现,便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今天你们班出太阳了!”同学们面面相觑,但随着笔者的目光全班同学都聚焦到了乙的头上,乙开始脸红了,“你这个发型太漂亮了,我怎么没发现你原来是这么帅!”同学们哄堂大笑,“同学们说他帅不帅?”同学们回答“帅,帅呆了!”笔者接着说:“下课后我也去理一个,看看是你帅还是我帅!” 又是哄堂大笑。第二天授课时,教室里真的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发型,没想到的是,下周授课时发现,教室里竟出现了很多小平头,其中有学生甲。
虽与中职数学知识无关,却与中职数学教学相关,只有教师阳光了,有趣了,中职学生才会对该教师的课感兴趣,才会静下心来感受你的知识和阳光。
2、冯氏般的幽默
没有幽默的教学,是一潭死水;没有幽默感的教师,是一尊雕像。冯氏幽默,既不媚俗,又不概念化,总是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起到树正气、悦民心的作用,是中职数学教师模仿的典范。中职数学课堂,不需要追求某个知识点的深度,需要的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等方面寻找契机,恰当把握和运用语言的幽默艺术,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笑声,充满和谐,让学生在愉悦、轻松中学习;中职数学教师,不需要追求每个学生有普高生的数学实力,需要的是多看一些语言技巧方面的书籍,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将智慧、经验、灵感有机结合,以风趣幽默点亮学生心灵之灯。
综上所述,创设中职数学趣味课堂的核心在于:中职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转换为趣味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学在趣味中。从而创设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起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唤醒中职学生的数学热情,使数学荒漠中的蔷薇冉冉绽开!
【参考文献】:
陈彩美:趣味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4年Z1期
谢建刚:教并幽默着 中学语数外(教研版) 200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