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实施学分制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时间:2015-12-21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谢卫民

一、“学分制分层教学”——植根现行政策和职教现实的教育思想。

(一)职教的现实状况

1、中职学生的需求类型复杂。首先是目标不一。我们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中职学生大致的目标有这样几种:一是希望经过三年努力,考上高职院校,圆大学梦,这种人占30%左右;二是学会一至二门实际操作技能,拿一份中职文凭,考几张上岗证书,三年后走向社会求职就业,这种学生占50%左右;另外剩下的20%左右或是混日子或是想发挥一下自己的特长。这种复杂的现实需求迫使我们要探索多种可代选择的教学方式 。其次,中职学生的基础成绩悬殊,单纯分专业教学十分困难。我们手头有一份1999-2001年我校新生入学成绩颁布表,具体如下:

这种悬殊的成绩给教学带来极大的麻烦,往往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吃不了,教师两头为难。学生复杂的需求和基础的悬殊呼唤着教学模式研究的出台。

2、中职学生进入校门选择专业时具有盲目性。中职生处于十六、七岁年龄段,辨别能力不强,对职业学校尤其是对某个专业知之甚少。选择专业往往家长说了算,或者盲从别人选个热门专业,很少考虑本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而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使学生的专业转换又变得十分困难。这种盲目性促使我们要努力寻求一条可供学生多种选择的路径。

3、中职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在实践环节上。中职学生差、底子薄、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不得法,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良好训练。因此,职校流生十分严重,厌学现象普遍,而到实训场所时,被先进的仪器设备所吸引,兴趣骤然提高。

(二)政策和理论依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结合,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或学分。”“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这几段通知精神,为学分制分层教学模式的创建研究奠定了坚强的政策和理论依据。

2、传统课程设置存在诸多弊病:①课程比例不合理,理论课程过多,实践与操作课偏少,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②原先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过分重视系统知识传授,理论性太强,难度系数太大,与目前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脱节,不利于学生接受。③专业课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伐,同现代企业的实际需要不相衔接,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二、构建职校素质教育新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我们的指导思想

1、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立足职校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贯穿“有教无类”教育思想。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培养职校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我们的口号是: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2、根据教育部教职司2000年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学改革的意见》、《浙江省职业学校综合改革实验班实施学分制方案》等有关精神,按照分层次教学理论的思路和学分制管理的要求,确定研究方向。

3、课程设置以“职业资格”与“升学”并重为导向,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升学和就业的各种选择。

4、培养综合职业能务和全面素质,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工人才。通过二到三年学习和实习,力争使85%以上的毕业生拿到两种以上的技术等级证书。

5、课程实施中采取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与能力本位教学的组织形式相结合,基础知识教学与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学年制教学管理和学分制教学管理相结合,分层教学与学分制管理相结合。 

(二)我们的预期目标

1、课程设置层次化。实行分层次教学,每个专业设计A、B两个层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A层次理论课占70%,技能课占30%,满足学习成绩好,又想升学的学生的需求;B层次理论课占30%,技能课占70%,满足学习成绩差,希望早日走向社会的学生的需要,既允许A层次的学生转到B层次学习,又允许B层次的学生转到A层次学习。

2、课程设置多元化。扩大课程设置范围,主要是口才、交际、摄影、音乐、书法、美术、家政、健身、艺术欣赏和各种讲座、社团、集合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由学生打破专业界限,在全校所有自由选修课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任意选择。目的是增强学生完成学业的弹性,让学习基础差或者选错了专业的学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寻求最佳的学习兴趣和最佳的成才道路。

3、实行学分制,增强学生完成学业的弹性。①允许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向学校提出申请,提前一年或半年毕业。②设置奖励性学分;③增加实践性环节学分的比例。

4、建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力求小型化、短程化,充分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实用性。一般不跨学期,从第二学期开始设置。由学校组织各专业教师去台州各支柱产业去搜寻企业培训教材,然后结合本学科及学生基础实际,编写一整套校本专用教材。*#*

三、构建“学分制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第一阶段(2000年1月-7月):起草 “学分制分层教学”新模式的有关文件,出台了符合职校实际,有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

1、制订了机电 一体化、电子电工、医药化工、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A、B两个层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教学计划大纲。

2、出台了《学分制及分层教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3、组织编写符合学生实际,突出实践性的校本教材。在编写教材时,我们要求:①要注重体现先进性、基础性;②要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③要通俗易懂。我们一共组织编写了20门校本教材,有机械类、商贸类、旅游类,已正式出版了2本,目前正准备陆续出发。

4、探讨试题库的建设和使用问题。我们的题库建设和使用步骤如下:

(1)根据教学大纲编制教学目标与测量目标。对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各教学知识点、按掌握尝试分识记、理解、应用、综合等四个层次。对专业技能课分领悟、模仿、熟练、创作等四个层次编成表册。

(2)征集试题。①由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按照考试目标的要求,对每一知识点配测试题。②广泛地征集各种试题,经过筛选归类以后供不同知识点作为测试题;③参照劳动部门考工考评的方法,设立专业技能题库,例如钳工专业技能,就设置六个工作,让被试者随机抽考一个。我们在征集试题时遵循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①目标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标准化原则。④覆盖原则。⑤等效性原则。⑥适用性原则。

(3)编制试卷。组拼一份试卷,其重要目标使得测量的信度和效度较高,测验分数的标准误差比较小。如何从题库中抽取题目组成试卷呢?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简单随机抽样组拼试卷,这种方法在题库中按完全随机化原则,抽样定量的试题组成试卷,它实际上是题库的一个随机样本,其测试的性质与功能与用题库直接测试是统计一致的;二是多难度分层随机抽样拼卷,这种方法是按测验双向细目表的内容层次,能力层次以及难度层次比例,在题库中随机挑选的测试性质和功能完全与主试的测验规划相符。

5、出台了学分制分层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和教师工作质量考核量化表。对新教学模式下的考核内容,考核的组织领导和考核细则都作了修订,在修订时,我们着重考虑以下四个方面问题:①注重过程管理考核。②结果考核注重合格率。③注重教师个体素质考核。④注重素质教育内容。

第二阶段(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首先尝试分层教学,将研究成果部分投入试验。

我们对2000,2001两个年级的新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组建成A层次班和B层次班,A层次取名大学预科班,B层次分医化、旅游、机电、电子、市场营销五个专业班级。A层次的教学计划基本按高职考试要求开设有关课程,以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主,课时比例70%,实行操作仅占30%,B层次的教学计划基本按就业需要开设各专业相关课程,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课比例仅占30%,实际操作占70%。在实施各层次教学计划时,允许A层次的学生转到B层次,B层次的学生申请到A层次和相应大学预科班中。这样基本满足了各种文化基础学生的不同需求。*#*

第三阶段(2002年9月-):1、在积累了一定的分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着手把整套“学分制分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2002年新生教学中。去年9月初我们确定了机械、电子、医化、市场营销、旅游、电脑文秘六个专业选修课,利用每星期二、四晚自修时间,让一年级新生自由选择听课内容,事先发下选课表,根据学生的意愿组建选修班级。各个选修课着重介绍了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在本学期选修课基础上,我们在学生中作了一次民意测验,推荐了50多门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择,按照全校学生选择人数的多少,确定二十多门学生喜欢的选修课,作为新生首期的选修课。同时,我们着手编制了学分制分层教学指导书,发给学生人手一册。

2、探讨选修课新教法。我们组织了全校各教研组以及全体选修课老师,开展新教法研究,要求大家转变观念,统一一种教法,从传统的专业教学“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转为“先动手、后理论、在做中学”的新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动手——兴趣——摸索——理解”的知识接受过程。这种模式要求“人人动手、人人过关,当堂完成”。让学生在趣味性教学中领悟专业理论。结果学生兴趣和信心倍增,求知欲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以提高,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成功的尝试

1、与孔子不谋而合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在构建“学分制分层教学”模式时,我们在全校师生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这个口号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贯穿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实践证明,我们的模式下,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2、让学生骄傲和自信的教育思想——都能成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发挥了专长。由于我们的学分制中设置了奖励学分,而我们设置的课程中又有供学生发挥特长的地方。这样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近两年来,本校体育特长的学生在市、县田径场上大显身手,获得市团体第二名、县团体第一的好成绩,有36人考上体育学院;艺术专长的学生在市、县文艺调演分别获市一等奖3名,县一等奖5次。同时有14人考取艺术高校。还有两名选 手在市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6名获县一、二等奖。学生有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22篇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

3、强化教师综合素质的教育思想——我需努力。三年多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我校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科研的价值与意义,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校内已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改革,向科研要质量的氛围,增强了教师领导的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水平。三年来,我校先后立项的省课题有3项,市课题6项,教师们写了一批具有一定实际推广应用价值的论文,有16篇在省、市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另一方面,选修课的开设,对专业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教师纷纷主动要求利用暑假时间去工厂实习,去大学进修。目前,本校已有双师型专业教师62人。

4、促进教育投资的教育思想——加快投入。我们的研究促进了学校专业设施的更新与添置。学分制分层教学模式启动后实践性环节多,对专业设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学校必须提供更多的实习工位。我们从紧张的经费中挤出资金100多万再添置了数控车床4台,普通车床6台,计算机120台,分析天平6台,铜管乐队一个,还有其它体育、艺术和专业设施。

五、几点思考

1、要给大脑洗尘——创新再创新。

教法改革时,我们对老师进行教法观摩、教法培训,我们在教师群体中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传统教法中,专业课都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我们要求老师让学生“先动手后理论,在做中学”。完全相反的两种教学方法,两种碰撞的教育理念,让老师们一时不知所措,“原来的方法已经习惯了,习惯的东西要打破,对谁都是一种挑战,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2、要让事实说话——实践再实践。课题研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在三年的研究中,都是先出台一套方案,反复推敲论证,理论上认为行得通,但往往到教学实践中一检验,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缺陷和弊端会立刻暴露出来。例如分层教学中,学生选择某一层次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自己不适应某一层次的学习,或者临时改变了奋斗目标。这是我们事先没有考虑到的,于是我们补充了一条,A层次与B层次允许申请转换。再如计算学分问题,我们增加了了项奖励学分,分值为1-10分。但实际情况时,有些学生对某项特长到了痴迷的程度,取得骄人的成绩,而其它学科几乎门门红灯,学分拿不到。按照学分制,这类学生拿到的学分是达不到毕业标准的。于是我们增添了一条:获省级一等奖以上者奖励30学分,奖励可累计。

3、不要为科研而科研——有用才是真。课题研究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推广价值。我们知道现在课题研究成果较多,但真正付诸实践,有实际应用价值,推广价值的很少。老师们从事科研工作,出于功利性考虑的较多。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不能为研究而研究,纸上的成果如果停留在纸上,那就没有实际意义。我们是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原先教学模式的弊端,切身感受到原先教法的落后与不切实际,从而苦苦思考一条新的道路,于是学分制分层次教学模式产生了,而且在研究——实践——修正过程中尝到甜头。

4、不要单兵作战——手法多样。课题研究要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在本项研究中,课题组老师翻阅了学分制理论、分层教学理论、学籍管理条例、政府文件、试题库理论等大量的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学分制分教学模式的种种操作性文件。又把这应用到教学管理实际中去加以检验、修正。我们既运用了文献法,又运用了调查法、实践法。因此,我们体会到,任何教育科研项目。凭单项的研究方法都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本文选自谢卫民专著《行走在职教创新的路上》,2014年4月,浙江科技出版社。谢卫民系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