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十八大看农村成人教育的机遇与使命
时间:2016-01-05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 沈仁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就是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各类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公民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让曾经错失了一些教育机会的农民们更充分地享受新型的教育资源。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战略、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发展必将面临新机遇、走向新征程、实践新的历史使命。

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历史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即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应该说,成人教育于那时在我国已取得了明确的社会地位。近年来,我国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帮助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作为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制度、结构、模式、内容、方法等的一种综合性教育,农村成人教育事业至今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够大。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队伍优化机制不活、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资源与农民的信息不对接、百姓需求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满足百姓需求的差距巨大等方面。

在基础教育已经由几幢大楼的扩建到纷纷开始寻找精神的传承时,中国的许多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还在为校舍与人员的保障奔波。同样是学校,这却是一个洼地;同样是教育,这却是一种边缘教育。——多年的社会现状使然,成人教育,成为了社会教育大木桶中的一块短板。

身边的案例,凸显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资源与农民信息的不对接:一方面业内探讨轰轰烈烈、会议交流规模不小,但现实中不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竟不为当地百姓所知。笔者的一位初中老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辍学,如今年过三十,工作屡屡变换,很想攻读一个高中文凭却不知该投何门,而笔者带成教校长培训班外出学习,校长们却在担心学历提高的“双证制班”找不到学员。

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正在走上转型之路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正在走上良性运行之路,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成教建设成果频频涌现。如浙江省杭州市成教研究室近几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带领和支持下,对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转型作了突破性的探索和实践:

1.关于成人教育资源问题,原创性地提出了“成人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思路,把开放共享的现代社会核心理念应用在成人教育实体的发展上,由汪国新所长主持研究的《成人教育共同体的建设研究——以杭州这例》课题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幅度提升了成人教育的实力与张力,实现了成人教育课题研究层次的新突破。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已经在杭州市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得到体现。

2.关于成人学习方式问题,原创性地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命题,认为提高成人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居民百姓的社区归属感和幸福度,需要改革成人学习方式,大力培育“学习共同体”。创设共同的、资源整合的、各取所需的学习氛围,让成人群的学习更主动更积极更快乐地进行。

3.关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发展问题,原创性地提出了“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转型”的策略——建设“农村成人学习综合体”,经过三年多的实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果,带动了杭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成人教育的发展。

浙江淳安县汾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通过与文化站、村委社的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形成了“由镇政府领导,由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由成校、文化站、村委社三家协作,由群众大面积参与”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运行机制,使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转型成为满足农民多样需求的“学健乐综合体“。

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新湾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树立“大教育”的时代理念,冲破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壁垒,创造性地构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育文化综合体”,将辖区内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场所——图书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文化广播站、技能培训馆、千人大礼堂、开放式活动广场、沙地书画走廊等场馆整合在一起,由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权负责日常运行与协调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精心组织,努力构建优质的服务体系,通过“校—宫一班一馆”搭建服务三代人的四大学习服务平台,即:敬老——办好老年学校;爱幼——办好青少年活动中心;强中——办好各类成人(劳动力人员)素质提升班;共享——办好图书支馆。这样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俨然转型成了一所综合性的“人文大学校”。

上海崇贤镇的“宅基课堂”工程,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由固定地址扩展为流动课堂,送学上门、送教上门,农民在哪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就在哪里;农民需要到哪里,成教队伍就赶到哪里,打破程式化、成人教育灵活办,有力促进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转型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扎实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在此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理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理论特色、追求时代特征。笔者认为,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转型的发展目标是把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成为“农民精神生活的后花园“。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而加强新型农民的培养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农村成人教育要热衷于农村建设,为现代农民的职业技能再提高服务。经过现代职业教育的农民,今后就是掌握技术、有思想、会管理、有能力的新型农民,这样,我国四个现代化中的农业现代化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给农民提供及时的职业教育,农民就会把这种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开展现代农民成人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是前提。

与此同时,新时代转型后的新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必须给自己全新的定位。首先是服务型机构,蹲下身来为农民服务;其次要成为农村的致富基地,农民碰到问题就找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想学知识想拿证书就找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要成为乡间的文化高地,让农民的业余生活由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看书学习、更新知识取代扎堆打牌甚至赌博的行为现象;要成为农民精神生长的田园,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此打就;要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源泉,农民有烦恼到这里诉说、有朋友到这里结交、有幸福也到这里秀出来分享。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人民对教育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增加“努力”二字,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加务实。在这样的民生倡导下,农村成人教育要主动率先发展,才能更到位地做好新型农民的服务工作。

党的十八大的报告,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专门提出了要求,转型后的新型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就要成为农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努力让学习成为农民生活的常态。同时,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校长,应当是有品质的文化人,不仅是农民的真诚朋友,更是热爱农民教育实践家。

“立足新高点、追求新目标”,新时代的农村成人教育服务农民,要在城镇化建设、在缩小农村与城市差距上展示出自己特别的力量,这是农村成人教育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更是其未来几年发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