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匠精神”,成就金牌选手
时间:2016-06-15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5月19日,2016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项目在山东德州拉开了帷幕。本次比赛共吸引了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名选手和代表参加,竞争激烈,规模宏大。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的虞锦涛同学在本次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个人基本技能项目”全国一等奖。这是该校汽修专业继2015年后又一次摘得金牌。

该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2008年创建到现在,专业发展一年一台阶。2009年本专业被确立为学校重点专业,同时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基础能力实训基地(投入资金1000万),2012年被宁波市评为重点发展专业,2013-2014年被学校列为全国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 。2009年至今,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显著。在2013年宁波市职业技能大赛 “汽车运用与维修”比赛中获2银9铜,2013年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项目中获1金2银1铜,2014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维护与定位”项目获银奖,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基本技能”项目获金奖, 2016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个人基本技能”项目获金奖。

今年的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耳目一新,更让我们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决心。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关联。重振“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建设初期就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专业敬畏、对技能执着、注重细节,不断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教师:传承“工匠精神” 注入学生灵魂

“测量工具要拿稳,站位要准确,读数要精准。”吴凯老师总是反复强调操作要领。他是本次全国金牌获得者虞锦涛的技能辅导老师。他负责的“个人基本技能”项目,内容分为发动机曲轴的拆装测量与汽车故障诊断,时间分别为30分钟和45分钟。其中故障诊断包含发动机诊断、通信系统、车窗系统、照明系统、ABS系统等1500个左右的故障点,需要在45分钟时间内找出4个故障,难度非常大。

虽然吴凯工作年限不长,但是为人执着好学,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汽修专业带头人陈立定主任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已逐渐成长为拥有丰富的技能竞赛辅导经验的“金牌教练”。

吴凯说:“汽车维修涉及安全,这是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的事情,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就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在技能辅导中特别强调过程和细节。他要求技能集训队学生所有操作都得按照手册要求一步步地来,少做或多做一个动作、颠倒操作顺序都不行,就连乱摆工具、拿放零件的姿势不正确、螺丝钉掉地、随意脱戴手套都不被允许。听上去有些苛刻,但这不正是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吗?

除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吴凯在技艺的传道中更是精益求精。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左右,如此微小的长度,却是全国中职汽修大赛汽车个人基本技能项目对曲轴轴径测量所允许的最大误差。如此苛刻的要求带来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吴凯每天带领学生研究外径千分尺的测量方法,一遍又一遍测量零件的直径,往往一个零件部位需要测量上百次才肯罢休。

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刻苦磨练技艺

虞锦涛在日常生活中是个略显内向的男生,但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是相当的活跃,尤其在实践操作课上更是显现出手脚利索、反应灵敏的特点。由于他对汽车维修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光荣成为了汽修集训队的一员。在集训队里,虞锦涛不怕苦、不怕累,或拆装、或排故、或检测,不轻易放过任何一次练习的机会。短短两年时间,虞锦涛已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2016年1月,虞锦涛顺利通过了汽修大赛县、市的层层选拔,代表宁波市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回忆起国赛这段集训的日子,虞锦涛感慨万千。汽修竞赛项目的要求都非常细、非常严。由于比赛时间紧迫,有些设备到位时离正式竞赛已不到十天。虞锦涛起早贪黑、争分夺秒勤奋练习,经常为了某个规范上百遍地重复操练,指导老师在一边看着都心疼,往往需要下“命令”他才休息一会。在虞锦涛看来尽管这些操作对他来说已经练了上千遍了,非常枯燥,但只有把每一次的训练当成比赛来练才能提高个人技艺。国赛前一个多礼拜的强化训练下来,虞锦涛的双手已被机油、化油器清洗剂泡得表皮都脱落了,可他毫无怨言。而且赛前还有个小插曲,由于用眼过度,导致突发沙眼,虽然是小疾,但是非常难受,眼睛时不时地疼痛流泪,严重影响训练,医生建议他多休息,但他还是坚持一边滴药水一边继续训练。“还好比赛的时候眼睛还算给力,没影响发挥。“虞锦涛一脸庆幸。

班主任彭小菊老师一直非常关心虞锦涛的学习生活。她说虞锦涛进了集训队之后身体壮实了许多,他坦言,这是在集训那段日子逼出来的。原来曲轴的拆装与检测是个精细活,也是个力气活,整个流程要在30分钟内做完,但在测量时要求测量工具做到一动不动才行;有时候连续操作几小时,对臂力和体力都是极大考验。“有时候胳膊痛到睡不着觉,几天都抬不起来,只能用冰袋冷敷来缓解。”虞锦涛说。为了增强自己的肌肉力量,他不得不制定和实施临睡前举哑铃锻炼计划。

“做一件事情就要尽力做到最好。以前的手工艺人都是工匠,追求精益求精,我们要把这种精神找回来。”虞锦涛为自己的“倔脾气”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