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 不退则进
时间:2013-11-29 来源:《职业教育》
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炼就“农字号”排头兵
  依傍苍翠叠嶂的九峰山,毗邻浮光跃金的九峰水库,坐落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的金华九峰职业学校,如同一片世外桃源:种植园内,桃树、木芙蓉树、金桔树、无花果树等各类苗木枝繁叶茂;养殖场里,贵妃鸡、两头乌、樱桃谷鸭、长毛兔等家禽家畜成群结队。这所走过50多载风雨历程的老牌“农字号”学校,正与它“关不住”的满园金翠一样,展现着勃勃的生机。
  坚持走“农字号”特色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千里求学”的故事已经屡见不鲜,但如果求学地换成职业学校,求学的主角变成一个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个故事就有些不可思议了。放弃普高,就读职校,是一时冲动,还是另有缘由?相较于记者的惊讶,故事的主角陆佳杰一脸从容:“放弃普高,是因为我清楚自己真正需要学习什么;选择职校,是因为我知道在这里可以学到我想要学习的东西。”陆佳杰放弃了读普高的机会选择了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
  事实上,在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类似的故事已经多次上演。据悉,近年来,学校涉农专业的学生中,有近一半来自江西、湖北、福建、安徽等省及温州、衢州、台州、丽水等省内地区的学生。金华九峰职业学校校长张建瑜说:“不少学生就是冲着学校的‘农字号’来的。”这,也是学校坚持走“农字号”办学之路的原动力。
  1958年办学至今,金华九峰职业学校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1959年,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的前身——九峰农业中学被中国科学院定为改良土壤试点单位,学校“以磷增氮”的改良土壤经验向全国推行,同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标兵农中”;1960年,时任校长洪樟余代表浙江省出席全国教文卫体群英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领回“全国先进单位”奖状,一时风头无二。
  但9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农学专业成了冷门,生源迅速萎缩。“最少的一年只招了两个学生。”张建瑜校长至今感慨万千。尽管如此,金华九峰职业学校依然没有选择“另开炉灶”,而是坚持为这两个学生配备教室、安排课程。
  陷入如此的困境,为什么还要坚持?副校长邵发明说,金华九峰职业学校坚持办“农字号”专业与当地主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婺城有着“浙江省畜牧强区”、“中国南方奶牛乳制品之乡”、“中国茶花之乡”的美称。婺城区农业以粮油、畜牧、花卉、苗木等为特色主导产业,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发展。婺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急需具有新型农业技术、具有管理水平的人才,也急需一批走出校园就能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地处婺城区,农学专业恰好与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困难是暂时的,发展是必然的。
  有坚定不移的办学决心,方有此时此刻的办学盛况。2011年,学校农学专业新生达531人,创历史新高;2012年,学校农学专业报名新生近千名,招生形势高歌猛进。目前,2300名在校生中农学专业学生占60%以上,学校10个专业中有8个是涉农专业。
  做精做强畜牧兽医专业
  一个品牌专业往往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学校历时最长的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是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的“拳头专业”。2006年,畜牧兽医专业被评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后,学校在做精做强专业方面可谓下足功夫。
  走进学校的省级现代农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生态养殖场,场内设有饲料加工厂、小型养猪场、小型养鸡场、小型养鸭场和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任教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曹贤庆老师指着养猪场里的杂交种猪和金华两头乌说:“这里很多牲畜的品种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连饲料也是学校老师和学生自主调配的,纯天然,无污染。”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们在这里直接参与家禽家畜的养殖,掌握品种识别和饲料管理技术。
  在金华九峰职业学校,这样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还真不少,仅畜牧兽医专业就有8个校内实训室。张建瑜校长说,这些实训室的投入逾300万元,可以承担家禽家畜解剖教学实习、兽医临床诊断操作实训及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的实验和实训。从教室到实训室,开放性的实践平台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实体”的教学目标。
  随着实训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金华九峰职业学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2012年,学校大胆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一方面尝试以“技能运动会”的考核形式替代以往传统的笔试来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鉴定,要求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绝活与同学PK;另一方面,学校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让学生以社团的形式参与创业基地管理,从养殖到管理再到销售,让学生全程参与。
  既传承传统优势品牌专业,又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和创新,金华九峰职业学校立足特色、品牌专业,培养了一批技能精、素质高的全方位发展的农业人才。胡旋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去年秋季开学前,学校养猪场里的一头母猪突然四肢肿大无法站立。当地有30多年行医经验的老兽医认为猪得了一种怪病,难逃一死。负责猪类疫病防治的畜牧兽医专业高三学生胡旋力通过对症状的深入分析,推翻了老兽医的结论,并最终治好了病猪。一时间,“母猪病源之争”的故事在学校乃至整个金西开发区广为流传。
  并驾齐驱力促学校发展
  “从高一第二个学期开始,我就有‘收入’了!”方浩列是金华九峰职业学校2012届的毕业生,也是学校“在校享受企业预发生活费”的第一人。他告诉记者,2010年,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在金华市技能比武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后,他就被上海畜牧局“钦定”。为此,上海畜牧局每月给方浩列发放1500元的生活费。
  在金华九峰职业学校,像方浩列这样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主要得益于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校企合作这两大措施。”副校长邵发明坦言。
  近年来,金华九峰职业学校提出“紧跟市场开专业,瞄准岗位设课程,强化实践抓技能”的办学方针,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民。学校充分利用畜牧兽医专业的传统优势和广泛的影响力,抓住省级示范专业的发展机遇,逐步形成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主体,以动物生产、兽医和农畜特产品加工为支撑,以养殖、加工、疾病诊疗为主线的专业群。与此同时,学校在推进专业群体化发展的基础上,“瞄准”潜力行业——农业观光业。为此,学校设置了观光农业经营(含酒店管理、休闲旅游、花卉园艺、中草药种植)、农村信息技术、农村财务综合管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产品营销与储运等八大涉农专业。
  据张建瑜校长介绍,从今年开始,学校还将利用高山资源,建立“金华九峰职校绿色环保食品基地”,借助校外实践实体,确保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学校在海拔800米的山坡上建立高山土猪、高山土禽、高山冷水鱼等养殖实验区和高山蔬菜、反季节蔬菜种植区,配套建立农产品仓储及配送区。这个总面积约500亩的基地,建成后不仅能满足学校畜牧兽医、观光农业经营等农学专业学生实训实践的需要,还能为市场供应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服务,满足2000人的蔬菜、肉类、鱼类等食品需求。
  校企合作作为提升学校发展力的另一大抓手,同样带着浓厚的“九峰色彩”。扎根在金西开发区的金华九峰职业学校,从办学伊始就一直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村培养有用之才的办学目标而努力。截至目前,金华九峰职业学校已与浙江宏业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浙江福昌种畜研发有限公司、金华市万盛万农庄有限公司、金华一枝秀米业有限公司、波仔乳业有限公司、金温铁道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杭氧集团、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等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实行了“订单式”培养模式,每年合作企业的回头率达70%以上。
  走进一所学校,就是走进一段历程。逆水行舟,返璞归农,金华九峰职业学校坚守“农字号”阵地、发展“农字号”专业的背后是其对“爱农、学农、事农”精神的倡导,也是对创办一流农学类职业学校的孜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