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间木作坊 多少人无问西东
时间:2018-01-25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昨日,走进东阳职教中心东阳技校校区的现代木作创意工坊,学生们正在专业技师指导下,利用各种传统工具和现代机械,专注地刨、削、凿、磨。在这里,一堂课的时长是3小时,足以让“木工小白”把一方木头变成一把咬合紧密、机理玄妙的“鲁班锁”。

制作鲁班锁,是木作坊的入门级课程。从建筑、机电到木雕、木工,东阳职教中心在课程建设上把“移花接木”玩得很顺溜。

至少掌握两门技艺 培养复合型现代工匠

省特级教师楼江明是这间木作坊的“发起者”。作为该校最负盛名的优势专业,建筑专业生源旺盛。然而,楼江明从盛景中嗅到了危机,“这几年传统建筑产业整体萎缩,仿古建筑和古建修缮却风生水起,我们的专业也要谋求提升。”而从事古建行业必须有扎实的传统木作技术,国内中职学校在这块还是空白。为此,他决定先自己学习传统木作。在朋友牵线下,他联系上了东阳籍企业家——上海木作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斌,并于去年暑假和一班建筑专业教师专程前往上海体验传统木艺,收获满满。

“把木作坊引进学校,让老师和学生随时体验并学习传统木作,是不是事半功倍?”楼江明的想法获得了校长韦跃忠的支持,并与木作堂达成了校企合作协议。去年9月,占地170平方米的木作坊在校园落成,第一期50万元全套木作设备安装就位。

“以木作坊促进专业建设,是我们推动中职教育创新的突破口。”韦跃忠说,当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在中职生培养上必须打破专业限制,培养具有跨界融合能力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为此,该校把木作坊定位为“重点专业建筑、机电和特色专业木雕结合的实训车间”——在这里,建筑专业学生可以学习木雕技艺,机电专业学生可以学习制图和模型制作,木雕专业学生可以学习木工知识。“培养至少掌握两门技艺的现代工匠”,成了木作坊的重要职能。

省教坛新秀、木雕专业负责人邓玉荣格外关注木作坊的创办。他说,出于专业需求,他与东阳的木雕大师们接触较多,发现许多木雕大师都会木工技艺并制作家具,发展木雕红木家具产业。“所以我多次设想,在学习木雕技艺的同时,最好能引进传统木作,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

团干甘愿当清洁工 传统手工艺吸力强大

在木作坊门口,摆放着一只小木马,许多学生被这只萌萌哒小木马吸引的同时,唤起了对传统木作的兴趣。这只小木马就由上海木作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派到东技的专职指导技师王海武制作。“学生进入木作坊后,在老师指导下逐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一般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好奇-有兴趣-热爱-养成思维习惯。”王海武说,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锯木头都有诀窍,都包含着传统智慧。建筑专业学生严毅凯说,木作坊所有的木作品都不需要螺丝和钉子,这让他很好奇。而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了鲁班锁、小板凳后,他兴趣大增。“家里的小板凳都用铁钉固定,在木作坊里我学会了用燕尾榫制作小板凳,传统工艺真是太奇妙了!”他在木作坊做了好多作品,还做了一支笔作为礼物送给父亲。

团委干事赵淼龙被安排为木作坊写招聘清洁工的启事,他就与同学一起去应聘,提出不要工资,只要学木作技艺。每天午饭和晚饭后,他就到木作坊锉木头,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世上凡是完美的作品,其时间是不存在的。”木作坊的这句标语,让他感触很深。

“让木作坊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载体,让传统木作成为培养专注力的有效途径。”王海武说,木作对精度要求很高,稍微急躁就容易出错。从学生当下情况看来,这一初衷已经基本达成,像急性子的严毅凯就在木作中磨练了静心、细心和耐心,女生申屠雅丽和朱冰倩也从对木作一无所知,到熟练使用各种刨子,再到做各种木作品,感悟到做事必须一丝不苟。

劳技教师获一等奖 多元化服务“玩木立志”

“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创中学”,木作坊不仅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木作技艺,更注重让学生的创意落地。小到一枝笔杆的花纹,大到一条凳子的造型,在这里有着无数可能性。让邓玉荣欣喜的是,在木作技艺助力下,学生手下的东阳木雕正在“变形”,一些凭借传统木雕工具和技法无法实现的创意,都转化成现实。目前,该校学生已经研发出了造型多样的小木作像台灯、杯垫、香插、笔搁等,该校的电子商务师生则正在尝试通过网络平台推广。

对于木作坊的发展,韦跃忠说将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在木作项目教学基础上,拓展古建筑修缮、木作家具方向的项目教学。同时,通过开设选修课,使木作与机电、电商等专业结合,为学生提供体验、操作机会。在此基础上建成校内共享的网络平台,分享制作过程;同时成立模拟公司,负责产品营销。第二步是依托东阳木雕产业群和建筑产业群,把木作坊创建成面向全国中小学木工技术师资培训基地。该校已经对市高中段通用技术老师进行了3期轮训,对部分初中段的劳技老师进行专题培训,效果明显。“去年10月,江北初中老师李婷华荣获省劳技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其中的木工技能评比环节,她用两块大小不一的木头,做了一个无钉、无胶、插接结构的隔热垫,她的木工技术就是在我们木作坊学的。”说起此事,楼江明很是自豪。

为达成这一目标,学校将在秉承上海木作堂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摸索高中通用技术和初中劳技教育的规范与标准,编写各类创意教学案例和校本化教学资源,包括校本教材的开发。

对此,王海武表示将全力以赴支持。“虽然其他地方的学校也开设了木作坊,但派遣技术骨干长驻学校,开展教学和师资培养的只有东阳职教中心东阳技校一家。”通过一个学期的试验,他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堂授课学生作品完成率100%,带班教师也随堂学习。

最让老师们欣慰的是,木作坊让学生实现了“玩木立志”——许多平时学习兴趣不大的学生,对木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可见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学,而是我们是否提供给了他们愿学、乐学的资源和课程。”邓玉荣说,学校已在尝试把木作坊作为学生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安排学生轮训,让他们在手工创作中成长为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张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