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占地60亩、总投入达1.3亿元的德清县职业中专实训基地正式破土动工。
虽然没有任何庆典,但很多人内心非常激动,因为这是该校师生多年来的梦想。校长茅水虎说,以前也不是没想过要学校后面的那块地,但从立项、筹措经费到征地、拆迁等,有一大堆很难协调解决的麻烦事,所以事情也就拖了下来。
去年9月,德清县委召开议教会,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县职业中专的实训基地建设也在讨论之列,最后获得一致通过。于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县财政、规划、国土资源、武康镇政府等部门与县教育局联动,终于赶在2014年元旦来临之前,动迁21户居民,打下了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桩”。
新书记的教育观
2011年,德清县委换届,张晓强从遂昌县委副书记、县长转任德清县委书记。“对老百姓来说,比起GDP增长了多少,他们更关心的是能不能上好学、读好书这些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他说,走上领导岗位后,无论在哪里,他都始终坚持“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理念,把教育发展作为服务百姓、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更何况,德清县委、县政府已经提出要在2015年前成功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的目标,因此加快发展教育刻不容缓。
但教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只是教育一家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合力推进。有校长就直言不讳地说,即便是招录新教师,也涉及编制、人事、财政等多个部门,更不用说新建、迁建学校这样的大事了。事实上,自从2001年国务院明确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后,如何加强县域范围内的统筹协调,完善管理机制,便成为亟待破解的重要问题。
“一个地方的教育强不强,关键在于对教育是不是真重视、教育的地位高不高。”张晓强告诉记者,德清建立县委“议教制”,就是要让每一名县委常委来议一议、谈一谈教育工作,促使大家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共识。他说,面对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其年年提、年年解决不了,不如集中精力每年解决几个,积小胜为大胜。
破天荒的头一遭
去年9月10日,赶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举行之前,德清县委召集13名县委常委与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等,开了一次专题会议。在那次会议上,德清县教育局局长任桂荣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能出席这样规格的会议,并汇报工作,这在该县教育史上是破天荒的头一遭。更为关键的是,任桂荣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需要提请县委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上。他说,“有这么多领导听着,真想多谈点工作上的困难。”
有人把“议教制”比作教育部门的尚方宝剑,因为以前都是教育部门求着其他部门,帮助解决问题,如今则变成了至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办事确实顺畅多了。”任桂荣说,以往他们一边要与其他部门沟通,一边要向分管副县长汇报,层层上报,形成统一意见,再层层下达和实施;如今通过议教会,主要领导都已经达成共识,形成会议纪要,所以剩下的就是怎么贯彻执行的问题了。
在首次议教会上,经过调研与沟通,德清县教育局提出了影响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的3大全局性问题。最终,它们全都获得通过。其中,包括投入1.1亿元新建武康城东学校,投入1.3亿元扩建县职业中专实训基地,投入1亿元建设禹越中学,新建、续建幼儿园11所;义务教育学校班子成员任免权由乡镇收归教育部门统筹管理,同时赋予高中段学校择优招录教师的自主权等。
事事都要有回音
对于议教会上通过的每一项决定,德清县委明确要求事事都要有回音,还派纪委介入,随时调查项目“卡”在了哪个部门,并列入年终考核。所以,议教会一结束,武康镇就立刻行动起来。因为投资最大的两个学校基建项目,都落户在该镇。“我们负责前期的征地拆迁工作,早拆迁,学校建设工程就能早上马。”该镇党委书记宋文金说,为此他们成立了拆迁工作组,镇党委班子全体成员参与,还抽调了部分机关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
今年7月,武康城东学校项目顺利开工,预计将于2014年年底竣工,2015年暑期投入使用,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9月6日,第二次议教会召开。按照德清县委的规定,从今年起乡镇党政负责人的教育工作述职将与县委议教会合并召开。因此,该县12位乡镇一把手也首次悉数到场,宋文金第一个发言。他对记者说,这一联席制度“逼”着每个乡镇都要举全乡镇之力发展教育,狠抓教育项目推进。
与此同时,德清县委还出台了领导联系学校、为教育办实事、名师名校长评选等多项制度。统计显示,2012年该县的各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幅攀升,共计达到7.1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8.24%,而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也接近1/4。“现在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任桂荣坦言,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接下去就看他们能否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打造人民满意的德清好教育了。(王东 朱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