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浙江省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长兴县职校”)就率先提出了“立足市场、接轨企业、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当地和周边地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利用企业资金,创建校办工厂
1992年,为了做大做强长兴县职校的服装专业,该校与湖州著名的服装企业天昌集团公司开展合作,由该企业投入资金30万元,在校园内建起了一家服装加工厂。作为校办厂,一方面承接各种服装加工业务,另一方面作为该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习工厂。企业安排学校专业教师担任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在校学生或本校毕业生担任一线生产工人。校办厂每年按比例上交利润,到规定期限后,全部设备均为学校所有。十多年来,该厂得到了比较稳定的发展。已经连续多年承接了长兴、安吉两县绝大部分学校学生的校服加工业务,每年为学校提供数万元的利润。学校将这些资金投入到服装专业的设施设备建设、添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校服装专业的硬件设施。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服装专业开办之初,仅有一个操作室,几十台家用缝纫机,发展到今天,该专业已经拥有实习大楼一幢,高速平缝机100多台,实习工厂一个,实验实习设备条件在湖州市首屈一指。这也使得我校的服装专业得到了迅速的扩张,从办学之初的1个班级30多名学生,发展到鼎盛时期的6个班级300名学生,专业教师也从2名发展到8名,一跃成为我市的骨干专业。
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年来,长兴县职校培养了2000多名服装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受到了上海、杭州、深圳、湖州等地服装企业普遍欢迎,许多毕业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为当地的服装工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不仅如此,该校还为省内外的服装类高职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近几年来,长兴县职校每年都有数十名服装专业毕业生参加高职考试,绝大部分被杭州、宁波等地的服装职业学院录取。
二、校企互动,改善实习环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长三角地区则是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长兴县也提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有大量技术工人作为劳动力支撑。长兴县职校作为长兴职教的龙头学校,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培养大量制造业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根据县委和县政府的要求,2003年,该校提出了打造长三角地区一流蓝领人才培养基地的发展战略。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努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特别是动手操作的能力,长兴县职校一方面根据企业的生产导向和技术导向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如改革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分层教学、错时教学等;另一方面,学校加大了专业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新建了一批高规格的专业实习室,添置了大量实验实习设备,改善学生实习条件。2004年,该校投资350多万,和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合作建立了数控培训基地。从而使我校的机械类专业的硬件条件,跃上了新的台阶。
为了推行仿真式的专业教学,让学生对真实的企业生产流程和工作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知,从而提高毕业生适应企业环境的能力,2004年,长兴县职校在原有的数控专业实习车间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家实验工厂——长兴精英实验厂,开展“校企互动式”合作,该企业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全部由学校教师担任,员工则来自学校教师或学生,并由合作企业指派专业人员指导。由于有一批高技术的专业教师担任工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使该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和技术优势,所生产产品具有较高的档次和技术含量,因而发展形势看好。省内外不少企业纷纷慕名而来,寻求合作,企业已经与十多家生产厂家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许多产品出口国外。如为杭州飞亚电子有限公司加工摩托车和汽车配件,以及为苏州中科机械厂生产的液压阀等产品出口日本;为杭州汽轮机厂加工密封环及电梯设备出口英国等。企业还与湖州德马物流公司及省内多家外贸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
工厂的建立不但为该校的数控、机械以及汽修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实习环境,对企业的特殊规格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又为学校紧贴生产技术提供了条件,同时还承接加工业务。2005年总产值已接近100万元,创利润5万多元。企业取得的利润,我们绝大部分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添置生产设备,同时也为学校相关专业添置新的实验、实习设备。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企业的成功,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生产实习的难题,学生在实训中做到“六个合一”,即(1)学生、学徒合一;(2)教师、师傅合一;(3)车间、教室合一;(4)作品、产品合一;(5)理论、实践合一;(6)育人、创收合一。
同时,这家校办工厂还成为我校的社会培训基地,已经为当地培训了数千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下岗工人以及退伍军人,此外,还包括为部分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广大群众的赞誉。
三、校企紧密合作,实现双赢互利
校企合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中职学校毕业生能否真正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除上面提到的创办校办工厂之外,长兴县职校还与企业开展了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通过实习就业渠道使一个学校人成长为企业人社会人,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在合作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目前已经签约的校外实习基地已经达到70多家,校企合作指导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时为我校学生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学校常年开设对外服务窗口,长兴职教中心电脑维修服务部,真正让学生与市场、社会零距离接触。
2.实行“菜单教学、订单就业”,与企业联合招收冠名班。由企业向学校提出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负责招生和教学,企业负责安排毕业实习和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功、实习与就业联体。
3.建立人员交流机制。学校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接受挂职锻炼,或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企业则根据学校要求选派技术骨干担任学校的客座教师。
4.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学校把企业文化引入学校教育,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塑造,同时,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开拓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5.建立校务咨询委员会。学校聘请企业领导担任校务咨询委员会成员,向他们征求学校发展、专业设置、专业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企业需求逐步改革学校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
多年来,长兴县职校一直十分重视开展校企合作。我们认为,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切合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主要不在于取得何种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发展。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能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是卓有成效的。今后,长兴县职校将继续坚持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力争使我校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