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航海学校航海—轮渡移动平台校企合作共同体
时间:2019-01-11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一、项目概况

2018年1月,舟山航海学校申报的航海—轮渡移动平台校企合作共同体项目被评为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项目。之后,学校针对航海类人才培养在校内实训教学、虚拟情景教学、产学融合等方面难以实施的不足,通过与海运、船舶类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及学生实习协议,选取舟山海峡轮渡集团公司、舟山港通轮驳有限公司等大型友好企业作为主要校外实习、下企业锻炼、产教研基地,探索共建共享型海上移动平台。

二、建设内容与过程

(一)机制保障建设

航海专业群和合作企业为了保障共同体的顺利运行,探索和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制度。

1.建立了“管理共同体领导机制”。学校和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实施办法,明确兼职指导师傅职责,分工落实到位;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与学生实训实习管理规定。

2.创新了“师资共同体互补机制”。航海专业学部建立了校企“双师共导制”,各专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企业根据学校要求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增长实践能力;初步实现了双方的“身份互认、角色互通”。

3.探索了“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根据企业提出最新岗位需求和标准,商定人才培养方向,增设相关专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进行了深入沟通,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深层联通,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了课程开发团队。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堂项目选取、教学组织实施和教学成果评价。

(二)人才培养建设

通过开展专业调研、召开专指委、咨询会议,综合行业企业、毕业生、在校师生和高校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在已有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基础上探索实施“双元三融四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元主体紧密合作,“融合学校(教师)、企业(师傅)、行业(大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基本能力、基础技能、核心拓展技能、综合技能四个培养段,实行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阶育人。

(三)专业建设

1.深入推进课改,构建与实施选择性课程体系。明确了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素养(德)、专业知识与技能(能)为目标引领,确立“德能并重”课程设置理念,构建了航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了学年学分制、成长导师制、实施“四选”机制,课程设置评议机制,运行选课走班常态制。突出了“尚德、持证、有能”特色,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适应中高职一体化五年统筹培养方式。

2.再组教学内容,创新实施“项目实训”的教学模式。引入企业的真实操作环境进学校教学课堂,在企业移动平台中,师傅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在做的过程中教与学同步推进,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实施以信息化资源为支撑的“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运用虚拟的信息化资源,再现实际设备的拆装、操作管理及调试检修过程,结合真实的实训设备,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完全对接。

(四)师资能力建设

一年来,积极开展校企“双向挂职”活动,认真组织12名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2个月以上,增聘2名企业能工巧匠、骨干精英作为兼职教师。近一年,专业共有10余位教师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进修培训;组织课程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技能比赛研讨学习8次,共聘请6人次行业专家和大学教授进行学术讲座、担任教学和指导教科研工作。引进了2名专业教师并结对培养。经过内培外引,至2018年底,航海专业群拥有专业教师26名,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10名,双师素质教师25名,双师比达96.15%;兼职教师18名,技师及以上18人。初步建立了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理实一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五)基地建设

至今,学校利用省示范校和地方配套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改建3个校内理实一体实训室(场),调整布局实行基地内16间专业实训室。已与2家合作企业4艘船舶上建起了“共享型海上移动平台”。以租借、购买形式向船舶企业“购买”实习岗位,由企业提供真实的学生见习、教师锻炼学习、技改研究环境和相关设施设备配置,共建理实一体教学区、产教一体实践区。今年3月至6月,共有128名专业学生,基于“海上移动基地平台”,在实船上采用实景现代学徒方式,跟随企业指导师傅同工同住同吃,自觉接受船舶企业师傅和学校跟踪老师的双重指导、管理。通过平台有12位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锻炼,专业教师进企业进行员工素质、技能提升培训12人次,同时与企业员工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研讨与研究。

三、取得成效

(一)教科研成效

一年来,校企合作设计与开发了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完成5本校本教材与2本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完成了4门核心课程建设与资源库上网。专业教师参与或主持省市课题人次、课题获奖10人次,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相关论文4篇,市级以上各说课、教学设计获奖4人次。3位专业教师获得全国航海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8位教师获全国航海技能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搭建了校企“双师工作室”。航海专业群已与舟山港通轮驳有限责任公司、4806工厂合作建立由学校学科带头人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校内建立了名师工作室。为师生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技能训练实训室及技能竞赛培育室,为企业建立了一个应用型产学研工作室。

(二)育人成效

一年来,学生双证获取率在99%以上,初次就业率为98.16%;对口就业率为90.03%。航海类学生初次就业起薪平均6500-7500元。专业学生经过校企共训,在首届全国交通运输业中职校水运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所有5个项目的8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与2个三等奖。学生获省市各类技能比赛一等奖14人次,二等奖30人次以上。

(三)社会服务

发挥专业优势,把实训基地的资源、师资向社会与合作企业开放,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格局。2018年来,共开展基本安全、精通艇筏、水手、机工等社会培训达10133人次,为合作企业船员、员工开展对口培训达185人次。积极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产品或进行技术研发、创新。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建设经费得不到保障,激励机制还未形成。学校可设立校企合作专项经费,用于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项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给与岗位取得显著成绩的合作企业给予表彰奖励、统一办理学徒实习、下企业锻炼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对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资助或奖励等。建立利益共同体保障长效机制,形成产教共同体激励机制。

(二)产教平台实体条件有待改善。目前学校有些设施设备陈旧,实训场所紧张,企业船舶学徒实习工作环境恶劣,空间狭小,双师工作室建设落后,部分功能还不能很好发挥,限制了产教研有效开展。下一步将加大投入,完善校内虚实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双师工作室硬软件建设。深入校企合作,租赁船舶、租赁岗位、租赁师傅作为海上移动平台,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

(三)现代学徒培养模式有待研究。航海是一个特殊艰苦行业,如何在航海专业中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真正实行三融四段人才共同培养,需进行深入调研研讨,借鉴其他航海院校经验,逐步稳固推进,同时可借助职教集团、产教联盟大平台来实施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