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空间 崇尚内化 铸就品牌
时间:2019-05-05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时代呼唤着教育的变革。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它为学生培养指明了方向。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从教育的本源出发,通过重新审视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从职业教育特点、学校地域特征以及本校历史传承出发,提出“办品质学校,育‘器’质学子”的“器质教育”办学思想,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一个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学校办学实际的德育品牌,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

一、规划以体验为基础的领悟化路径

德育工作的立足点是“人”,着力点是“核心素养”培育。学校遵循“内化体验、外化成长”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规律,实施“双全两自”的育人模式。在课堂上,实施“看得见、摸得着、能动手”的教学模式;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席台让给学生就座,让话筒响起学生自己的声音。路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

二、确定以适合为标准的本土化内涵

德育工作落地的关键就是要接地气,要与学校现有的、特有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学校根据教育部《框架》和浙江省教育厅《意见》精神,发展性地提出了具有“中职特色、地域特征、学校特质”的衢州中专学生四大核心素养,即“忠家爱国的价值情怀,修身健体的生活习惯,勤学精技的学习态度,向上向善的人生追求”,四个方面的素养要求符合中职学生成长规律,传承和体现了中职教育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色、南孔圣地儒学精髓的特征。

图2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四大核心素养

三、提炼以共鸣为目标的校本化文化

德育工作成效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因此,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尤为重要,最终铸就品牌,形成校园文化。结合金庸先生为学校题写“勤而立信、忠以成器”的校训,指向性地提炼了“善用器、 创造器、 成大器”的学校“器”文化,让校园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共鸣。善用“器”——引导学生善于使用“器”,即工具;创造“器”——把中职学生素养培育的突破口放在引导学生创造“器”上;成大“器”——从物质上升到精神层面,人要大气还能成“器”。

四、建设以模块为单位的阵地化载体

在第一课堂中依托全部课程、操作,通过清单化的目标、序列化的过程、指标化考核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第二课堂内实施“品牌化经营,社会化运作,信息化传播”的活动组织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投资约400万元打造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学生素养发展中心”,包含“三个功能区、八个分中心”,“三个功能区”即:改革发展教育区、榜样示范教育区和特色文化体验区。“八个分中心”即:身心健康促进中心、工匠精神体验中心、美育养成中心、社团活动中心、生命安全与法制教育中心、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中心、大器创业中心和素养展演中心。

五、实行以平台为依托的信息化管理

建成学生管理平台,它由学习管理系统、核心素养证书系统和学分制系统组成。学习管理系统主要由学习签到、学时记载、学分核算等模块组成,学习过程学分依据学习签单学时直接给出;证书系统主要由作品库、成绩入录等模块组成,由教师(或系统)根据入录的数据或作品,给出相应的学分;学分制系统主要由成绩入录、学分汇总模块组成。核心素养管理平台如图3所示。

图3  核心素养管理平台结构图

六、实施以作品为导向的可视化评价

学校实行以“作品”为导向的单项素养证书获取机制,纳入学分体系;构建以工具使用、作品创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推行以作品为核心的学分制。每位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专业学习或者跨界学习,拿出自己的作品即可获得对应的核心素养单项证书,并赋予相应学分。

学校通过模式、载体、文化等三个创新,探索体验式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范式,形成一个对接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学校办学实际的德育工作品牌。一是模式创新。构建“双全两自”全新育人模式,即以全纳教育为理念、全面素质为目标,自我管理为途径、自主发展为愿景。形成一个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学校办学实际的理论与育人体系。二是载体创新。首创“学生素养发展中心”学习载体:衢州中专率先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打造出一个集“体验、感悟、学习、养成、展示”于一体的“学生素养发展中心”。素养发展中心非常受学生欢迎,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全新阵地、学生自主发展的成长乐园。三是文化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器”文化体系:衢州中专的“器”文化以善用“器”(工具)、 创造“器”(作品)、 成大“器”(素养)为核心内涵,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推行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化、成果的可视化、能力评定的证书化、分项能力认证考核等级化等实施方案,形成了一套“以信息化为技术手段、以作品成果为认定依据、以学分为评定目标”科学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