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太极理趣与艺术
时间:2019-05-15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绘画专业教师 陈浩伟

今有幸受教于梅老师的人文选修——中国传统艺术与太极理趣,受益颇多。我重新审视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了我们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独特的文化艺术以及这些表象里的内核,我们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看世界的方式。太极,在中国人心中是个既玄妙又很深入人心的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概念。

中国传统艺术与太极理趣有太多关系,如书法、国画,中国画里的气韵就是阴阳的关系,以及国画的留白,以气韵求其画,所谓“画在笔墨处,画之妙在有笔墨与无笔墨处”。

我自幼学的是西画,后来在美院读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都是雕塑,学院的雕塑教学和创作基本是从西方传播进来的,雕塑讲的是立体空间,但本文我想以太极理趣切入谈谈雕塑的实体空间与虚体空间。

虚体空间是传统架上雕塑非常有意思的形式语言。“虚体空间”打破了“雕塑就是空间包围的实体”的传统观念,使雕塑中形体与空间的关系得到极大的丰富。雕塑家在自己的雕塑上钻孔、镂空,削弱实体来营造雕塑的虚空间,使被实体包围的虚空间成为雕塑形体语言部分,让形体和空间融为一体。同时“孔洞”作为实体内部空间的敞开,突破了雕塑实体轮廓惯有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实现了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融通,突出了体量和空间关系的新的表现语言。这种实体和虚体结合的新的雕塑语言形式可谓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形体的虚实也可以用太极的阴阳来诠释。

什么是雕塑的实体空间和虚体空间呢?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按体量和空间的关系,我们可将雕塑空间分为:雕塑的实体空间和雕塑的虚体空间。实体空间指雕塑实体所占据的空间,虚体空间指雕塑实体以外的空间。当然任何一件雕塑作品放置在任何一个空间中,一定会有雕塑的实体部分和虚体空间。这种“虚体空间”雕塑语言的运用打破了“雕塑是被空间所包围着的实体”这一西方传统雕塑的概念。其中有一大批雕塑家在运用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上拥有十分瞩目的成就,例如西方的阿基本科、亨利·摩尔、贾克梅蒂等,国内的曾成钢,他们不仅仅关注雕塑的实体,同样关注雕塑实体以外的虚体,而且把虚体空间作为作品语言的一部分,来增强其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自1934年的《侧卧的人像》如图开始,摩尔把孔洞的雕塑语言发展到了极端的形式:他将单个雕塑的整体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小件。后来在作品中增加穿插、套叠等语言形式,使作品更加丰富,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自由。这些形式加上孔洞形式的运用,作品的空间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了加强。摩尔雕塑上孔洞技术的使用加强了雕塑和周围环境的联系,孔洞使雕塑更好地融入到环境当中,同时通过孔洞,雕塑又勾勒了新的背景空间。摩尔在《自传》中说:“我喜欢雕刻石料,因为它受到材料的限制不能恣意,而且必须综合处理形体空间。但在一件事情之后,我意识到了为了放在空气完全包围在三维空间在形体的周围,所以我开始在雕塑上打洞,这样就使得雕塑的背景和面前联系起来。”孔洞作为实体内部空间的敞开,它突破了雕塑实体轮廓的封闭性和独立性,使观众的视线能透过孔洞看到雕塑的背景空间。《巨大的内形》如图,从雕塑的外形看,它俨然是个站立的人,作品挖空了胸部和腿部之间的实体空间,使雕塑变得更加立体的同时,我们发现:雕塑的虚体空间摄了雕塑的背部风景,与雕塑融为一体。这个犹如摩尔自己举的例子(我们自己也有的经验):举起食指和大拇指,岔开以后就形成了一个三角的空间。另一件作品《皇和后》如图,被放到苏格兰一片荒凉的牧场中,头部的孔洞和被夸张的两个身体组成的虚空间马上改变了整个环境,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雕塑空间中,实体空间是阳,虚体空间是阴,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相互呼吸,如此雕塑放置于天地之间必然与天地相感通。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相互转化,空间的实与虚也如此,太实的作品不透气,会闷,如同国画上水的留白。国画以气韵求其画渗透着太极里阴阳,马远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画面的虚实给予画面动势,如云如水又有情趣之美和离去之美。所谓“画在笔墨处,画之妙在有笔墨与无笔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