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习专业课的六种学法指导
时间:2014-02-11 来源:人教网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马冬梅
摘 要:一个好老师,在教学中不只重视教法的研究与探索,还应该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放在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学法指导 教学主体 主导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好二者的相互关系,抓住“教法”与“学法”两个关键环节,才能做到教有成效,学有兴趣,学有效果。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富尔精辟地指出:“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且是不会自寻提高,不会自寻信息的人。”明代学者王阳明指出:“学问要点化,但不如自家点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不得。”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真正的教学。学生没有学会学习,也无从评价其教学质量。
目前,高职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差,基本素质和能力也不高,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知学什么,怎样学;也有的学生虽有明确的目标,却不熟悉专业课的课程特点,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如果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点拨,就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现就农学专业课《土壤肥料学》谈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做法和体会。
一、互动导疑指导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导疑。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刚开始布置预习,学生不会也不习惯,布置的任务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提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并在课前经常检查,督促学生自学,使之养成预习的习惯,是主动学习的基础。例如:每门专业课的绪论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往往取决于第一堂课的感性认识。为了说明“土壤肥料”的重要性,笔者在黑板上写出:“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为什么?”以此来吸引学生、抓住学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解疑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其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听课指导,共同解疑。
1、集中精力,专心听课
专心,是保证听课质量的重要条件。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是对专业课缺乏兴趣;有的则属于自控力较差;也有的是不懂劳逸结合,休息不够,因而听课疲劳。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爱农意识、增强自控力、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注意教学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效率,逐步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好习惯。
2、因材施教,具体指导
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中的教材是确定的,而教学对象是活的。特别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一般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近95%以上来自农村,但大多数家庭子女都不参加生产活动。专业课若理论联系农业生产会有一定困难。学生上课觉得枯燥无味,混混欲睡,若理论先联系生活实际,再联系生产实践,使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就有成效。所以,只有了解学生的真正情况,“对症下药”。笔者除了对教材做一定的处理外,还总结了“学方法、给时间、有铺垫、留余地”12字原则。
(1)学方法
农学专业课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实际操作能力强,具有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实验“土壤农化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中,样品采集方法蛇形法、棋盘式法、对角线法通用于粮食作物、果蔬作物、油料作物等不同时期的采样。土样制备方法四分法,只要农民家有制种,种子取样就用此法,大多数学生都不陌生,一点就通,所以学生要学会运用专业课特有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2)给时间
专业课枯燥、抽象,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讲巧授,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讲授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的主要症状,按教材讲授需4学时,教师通过网络教学,播放碟片或展示图片仅用1学时,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观察,实地采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有铺垫
教学不能盲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做铺垫,使学生能较容易地从原来的基础上跨上一个台阶,而不是悬空跨台阶。为此,教师在上新课时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与新课有关的内容,补上有关的知识。例如,讲授《土壤肥料学》第四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笔者引言承接第三章内容:土壤的性质及植物的生长都与土壤水、气、热状况密切相关。笔者可以说:水是命,肥是劲,缺肥少水一根棍──水多气少,气少水多;肥溶于水作物才能吸收……均离不开热量的调节。
(4)留余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用巧妙的办法让他们头脑摆脱思考。事实上,这样做使学生的头脑日益迟钝起来”。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拓宽知识的课题,发展他们的个性,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要结合他们的专业,联系实际,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给五年高职学生03级农学(1)班、03级农学(3)班、03级园艺班讲授《土壤肥料学》时,每班分配一块地。然后,具体分配给组及个人。让学生从整地、作畦、覆膜、播种、选择肥料品种和用量、施肥方式方法、浇水等各种田间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播种物进行管理。笔者根据出苗情况、生长发育、配方施肥的运用、病虫害防治等给出实习成绩。这些知识贯穿《土壤肥料学》始终,并且涉及到《作物栽培学》、《花卉学》、《植物保护》等课程,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3、指导学生记好听课笔记
记好听课笔记,可以帮助思考,加强记忆,有利于课后复习,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专业课实用性强,笔者指导学生采用了书上笔记和笔记本记录的两种方式,要求学生记重点、疑点、难点,新技术、新信息,补充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三、强化记忆指导
记忆是知识积累的源泉,离开记忆,学习就难以进行。指导学生了解记忆规律,把握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效率。
笔者向学生介绍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使学生懂得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减小遗忘曲线的斜率。在介绍各种记忆方法的基础上,笔者着重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比较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和理解记忆法。
1、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就是对易混、易错的概念、原理、特性等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准确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沙土类的供肥性是“发小苗不发老苗,有前劲无后劲”;壤土类的供肥性是“既发小苗又发老苗,肥劲稳长”;粘土类的供肥性是“发老苗不发小苗,无前劲有后劲”。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加以记忆。 
2、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指在学习和复习中,为便于记忆,将某些概念、原理、特性、方法、措施选一些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关键字、字母和编一些简单易懂的口诀加强记忆,如判断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可总结为“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直接作用”12字口诀。这种记忆方法有利于把“厚书薄读”;也有利于将“薄书读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理解记忆法
要真正记住专业课的概念、原理,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例如讲授施肥原理──限制因子律时,可指出该原理中国人叫“水桶学说”,古人用木版或竹片制成水桶盛水。水桶中的水面代表作物的产量,长短不同的桶板代表各种生长因素的相对供给水平,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不足或过量以及与其他因素关系失调,水面不能达最高,该因素就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子。教师在黑板上给出示意图,学生便能轻松理解掌握。
四、应用指导
应用是专业课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专业课学习效果最终必须体现在对知识的应用上。为了保证学习质量,笔者主要指导学生在应用上下功夫。
1、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要有计划性、有重点地用较长时间观察几个同学的实验操作,以点带面,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导中要有的放矢,针对学生遏制难点进行指导,要有启发性,少示范,多启发,给学生留下自学和独立思考的余地。
2、实训指导
实训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有力手段。专业课特别强调教学生的实践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操作、自己观察、自己思考,做到了人人参与、各个投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亲身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发展技能、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评价指导
评价指导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内容。没有总结和评价,就不可能有改进和提高。总结评价不仅应该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而且应该与整个教学过程相始相终。为此,笔者注意指导学生:一要学会评价,问问自己对所学知识到底懂不懂,能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等。二要学会始端评价。即利用单元、作业、测验对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每一次练习后,教师先不急于讲评,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校正自己的作业试卷,简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三要学会实验实训评价,即每次的实验实训报告是否符合要求,结果是否符合实践与实际,自己是否能直接运用所学理论。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    
互联网信息传递方式是人类一种新的、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教学能提供的学习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学生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自由地从知识的数据库中摄取知识,获得教材和教学课程。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阅各种资料,获得各种新信息;指导学生利用模拟仿真实验的各种软件,使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研究,逐渐向学习者的角色转换,作为独立体,越来越多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的学习。
总而言之,教师把学法指导融入教学,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诱导学生乐学、会学,正确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双管齐下,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云森.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3]曹强.浅议化学活动课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4]毛玉美.学法指导──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5]张以清.德育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6]赵沛.解读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中国成人教育.2004.5.
[7]王建平.浅谈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农业职业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