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案例报告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学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直属湖北省教育厅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职学校,现有在校生20959人,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将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特色鲜明,10多次获得上级表彰,10多次在全国、全省交流经验,被评为2017年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四维五阶”学生素质拓展课程体系实践项目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一、整体情况
1.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学校学生管理秉持“对得起学生”的朴素理念,致力于帮助每一名学生成长为“人见人爱、不可替代、丰富多彩”的职业人。为此,一是构建实施“全员参与、全景熏陶、全程渗透、全面影响、全体受益”的“五全育人”模式,实现学生全面成长;二是推行精细化管理, 以“精、准、细、严、快、全”的工作过程提升工作实效,浸染学生职业素养;三是建设网络思政平台,推行网格化学生管理平台和大学生素质教育云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实施学生管理,提升学生服务水平;四是大力推进“一院一品”工程和学生工作标准化建设,基层学生管理工作百花齐放;五是创立“四维五阶”学生素质拓展课程体系,建立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升相融合。
2.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四有”(月月有主题活动,隔周有主题班会、周周有热点讨论、天天有话题推送)机制已运行5年,“骄阳学堂”、“党章学习小组”、党史知识竞赛、“五微”党建等工作精彩纷呈。学校开办道德讲堂,先后邀请30多位全国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全国最美教师、非遗传承人来校讲座,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大国工匠精神。学校出台《五个思政实施方案》,思政课改革创新被《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每年坚持选树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培育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选手刘琦、王昭君等百余名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代言人,“感动武职人物”、“武职好人”、“武职学生群星”等学生典型1000余人。
3.措施有力、强化实效。突出“三清三抓”,即清晰把握上情、清楚掌握外情、清醒认识内情;抓建设、抓管理、抓服务。一抓建设。每年引进专职辅导员6名,校内校外结合培训提升能力,近年来通过“立改废”修订了学生管理制度38项,抓品牌建设,学生管理工作品牌、项目品牌、个人品牌不断涌现。二抓管理,学生安全管理全覆盖,教育常态化,安全告知实名化,主题活动周期化,近五年未发生一起校内自杀(含未遂)事件;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日常行为管理做到无死角;学生操行分评定、学业学风管理实现全方位;创新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法,实行“三不无缝隙管理”,坚决防止“三股势力”的渗透。三抓服务,建成大学生事务中心,学生日常事务实现了“一站式”集中处理;“四方五助”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完善,育人效果突出;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打造“校院班舍”四级联动机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4.以文化人、助力成长。学校校园文化品牌效应凸显,《“谈石斋”文化艺术长廊育人实践》《工匠精神点亮职业教育文化之魂》2项文化成果获湖北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学生中推进“人人有职”计划,建有110个学生社团及各类学生组织,实现学生人人有职责、有锻炼的机会。每年开展“六个一”寒暑假社会实践,荣获2017年湖北省“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18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二、特色创新
1.“五全育人”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学校历时10余年探索实践,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景熏陶、全面影响、全体受益”的“五全育人”工作体系: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教育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重视周末、假期和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重视校园育人环境,每一个标识、每一条标语、每一面墙体、每一条廊道都要有教育作用;教育要面向全部学生,不能只关注学生干部和文体积极分子,要给所有学生舞台,让他们多锻炼;要让学生全面发展,知识素质和能力都提高,成为一个全面合格的职业人。学校健全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五全育人实效,2018年入围全国“三全育人”试点高校遴选。
2.学生管理信息化手段集萃透明高效。学校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智慧校园,打造了学生管理网格化平台、素质教育云平台和瑞格心理系统,信息化手段集萃,增强了学生满意度。
学校通过智慧校园,开发校园APP,功能包括学生保险理赔、征兵、奖学金、节假日离校、勤工助学、违纪处分、请销假、助学贷款等等,基本实现学生管理线上服务,学生办事更便捷、响应更及时、满意度更高。
网格化学生管理平台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清晰的数据画像,便于学管人员实时掌控学生动态。平台设置了预警模型,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如校园卡连续一周消费异常、有三门课程不及格、晚上10点半之后回宿舍、连续两天没有出入宿舍记录、三天之内没有学生的任何数据等,平台将及时把学生个体筛选出来,通过短信或者微信方式推送给辅导员(班主任),便于辅导员(班主任)及时掌握情况,迅速查找核实,尽快做出对应处理。
大学生素质拓展云平台使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全校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进行质量审核、信息发布、过程管理、学分认定、总结评价的智能化管理。仅2018年,全校发布各类学生活动402项,参与人数77938人次。
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常年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普查、心理测评、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工作,有效对学生数据进行管理,科学真实测评和记录学生心理状态与变化,为实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跟踪服务提供参考。
3.“四维五阶”学生素质拓展课程体系独树一帜。2010年以来,学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周期全面建成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基础上,推进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化,参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对标专业教育课程设计素质拓展课程,组织开展了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理论研究和体系创新探索,通过打通课内课外,深度整合专业教学主渠道之外的素质教育要素,开发兼具“物质性、制度性、文化性、实践性”四个维度的素质拓展课程,创设素质拓展课程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开展“观察模仿、学习探究、参与体验、鉴赏比较、创新实践”五个阶段的体验式学习,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四维五阶”素质拓展课程理论。
具体实践中,学校出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管理暂行办法》,将素质拓展课程纳入全校6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整合管理资源,强化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职能,对素质拓展课程实施进行统筹协调,实现了素质拓展课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将有利于学生素质拓展的全要素进行整合,创设了包括思想政治、学习创新、交往适应、审美修养、职业发展和生存生活等六大类型的素质拓展课程超市包含100余门课程、建设学生素质拓展基地、编写素质拓展教材、培养素质拓展教师、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汇聚全部教育资源转化成素质拓展课程教育支持系统,形成了素质拓展课程“一纳入二整合”机制。
三、工作成效
1.学生管理工作成果丰硕。近三年,学校获得湖北省教育厅学生工作精品项目5项,1篇论文获2016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3篇论文获“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一、二、三等奖。编著出版《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程》《大学生职业化成长》《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户外素质拓展培训手册》《高职院校军训·国防与入学教育教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与发展》和《安全警示录-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等校本特色教材多本。学校创新聘请退伍学生承担新生军训和国防征兵教育宣传工作,被评为2017年“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四方五助”工作模式被评为2017年湖北省资助工作典型单位。
2.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学生在省级以上素质教育竞赛和评选中屡获大奖,涌现了100余位在国家、省市有影响的武职学子:刘琦荣获全国高职学生“劲牌阳光奖学金”特别奖,王昊荣获“中国电信奖学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闫芙蓉、郭百宜两人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和“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毕业生陈思思荣获全国大学生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称号;模具设计与制造15304班团支部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智资小村 助力扶贫”电商兴农精准扶贫服务队荣获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成为华为、联想、华星光电、三一重工、通用电气等世界500强企业青睐的人才。学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平均为75.87%,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97.47%,对母校推荐度为96.1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为97.76%。
3.双创教育取得初步成效。学校独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理顺工作机制,专创融合推进双创教育。校内成立创业团队31个,评选出首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19项,校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启动建设项目10门,出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专创工坊”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与管理办法(试行)》。学校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全校共有288项作品参赛,获湖北省复赛银奖1项、铜奖2项。近2年,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特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