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案例报告之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溯源于1866年创办的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船政学堂,至今已有153年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端,曾培养出严复、邓世昌、詹天佑等大批仁人志士。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
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坚持立德树人,本着服务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成才的理念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管理整体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创新形成了以“一个目标、三大体系、五个保障、四层递进”为主要内涵的“1354”特色学生管理模式,
一个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目标。
三大体系
一是将船政文化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党建思政教育体系,确保价值引领、立德树人。
二是在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构建符合新时代工匠要求的综合素养教育体系,确保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三是传承弘扬船政质量精神,打造适应高职生源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确保学生个性得到尊重、促进人人成才。
五个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坚持“党委统管、分层治理”原则,成立学院“立德树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综合素养教育改革联席会议、理事会等组织,确保政治方向正确、组织协调有力。团学管理机构健全,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学生各项工作服务。
二是制度保障。以章程为统领,建立了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实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评价、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全覆盖。实行“学校-家庭”共治模式,家校联动、共治共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环节的重要作用。
三是队伍保障。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的专职辅导员工作队伍。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活、待遇高、晋升渠道畅通。
在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推行思政教师班级导师制、专任教师班主任制,着力打造教师、工程师、人生导师为一体的“三师”教师队伍。
四是设施保障。校内教学设施、活动设施、生活设施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软、硬环境并重,突出船政特色、行业特色,实现“人人、时时、处处”都是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效。
平台保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品牌志愿服务、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校园110联动队等学生组织多维发力,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成长成才平台。
四层递进
在校园安全、稳定基础上,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确保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家至上、以德为先价值观、能够持续担当社会需求使命、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通过“八大举措”来实现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是围绕党建引领,强化思想堡垒,认真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通过“支部堡垒工程”“校园先锋工程”“素质提升工程”“活动阵地工程”强化学生支部党建工作,实现党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是着力“大思政”,构建“大格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师生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统一;拓展“互联网+思政”新阵地,形成正能量集群效应;发挥思政课程主阵地“领舞”,课程思政全覆盖“集体舞”,攻坚合力画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心圆,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虚”功“实”做、“实”功落地;突出文化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加强易班校本化建设,从“指尖”直抵“心间”,形成网上网下育人合力。
三是强化四个抓手,落实立德树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主题”,活动形式多样生动丰富;“抓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抓紧抓好;“抓阵地”,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到位;“抓网络”,新媒体文明传播日趋完善。
四是打造校园文体品牌,提升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建设以船政文化为主线,努力培养德技并修的时代工匠,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富有“船政”特色的文化、美育、体育三大品牌,成立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施行劳动学分,倡导劳动精神。
五是搭建五级平台,提高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引领,创新“课赛结合”教学改革,搭建五级技能竞赛平台,实现课程竞赛人人参加、系赛校赛受益面广、省级比赛脱颖而出、国家比赛出类拔萃。
六是注重双创融合,引导职业发展。通过企业家和优秀校友进校园、优秀企业文化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制度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育等方面活动,推动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七是强化安全防控,创建平安校园。始终将学生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机制,以“平安校园”等级创建、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为载体,通过3E措施(Engineering 技防、Education教育及心理健康咨询、Enforcement管理)扎实开展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八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服务学生成长。以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为依托,全面规范学生管理。注重学生合法权益,通过团学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畅通信息渠道,广听学生心声。实施资助育人工程、家校共育工程、先进典型引领工程、大学生应征入伍工程等有效提升学生素质。
在此基础上,追求学生管理绩效卓越,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管理作为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两大支柱,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对人才培养全周期的风险管控,以实现人才的精准供给。
二、管理特色创新
在“1354”学生管理模式引领下,学院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结合校史校情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形成具有船政特色的学生管理特色创新,主要有:
(一)基于船政文化精神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职业教育和文化强国的精神,大力弘扬船政文化,着力于德融于心、技修于身的新时代工匠培养,创新构建了人才成长需求与社会需求同导向、校本文化与民族文化同耕植、德育教育与技能教育共融通、联席会议与质量管控共保障的“基于船政文化精神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机制”,并经实践,不断加以巩固、深化、提升。
该机制将船政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起来,创建了“精益求精 密益求密”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对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全过程严格控制、全周期风险管控。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创新了船政文化与新时代要求相结合的文化素养培养体系。把船政文化的宣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民族使命感、爱国主义精神、创新与变革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到学生骨子里、融到学生血液中,充分发挥船政文化育人功效。
(二)“钉钉管理平台”助推我院学生管理进入智能时代——“钉钉高校版”的探索与实践
我院学生管理在认真细致的分析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弊端和现有的其他新媒体管理手段的不足的基础之上,通过科学分析论证,引入 “钉钉管理平台”,建立了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符合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
一是通过运用钉钉打卡、签到功能,准确掌握目标学生动态,特别是针对学生晚归管理和毕业生实习管理确保学生安全方面较以往的管理方式方法有了质的飞跃。
二是钉钉管理平台的使用使有关审批程序大为简化,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们实现了手机移动办公功能,行政事务办理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有效节约师生时间。
三是钉钉“一对一”的信息传递模式,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促进了信息的有效执行。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保证,节约信息传递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增加了执行效率。
四是钉钉管理平台的使用,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化、常态化。钉钉的运用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者更为有效的实现对目标学生群体思想动态的掌握,便于对学生开展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沟通、引导,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常态化、随时化。
钉钉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大大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促进了学院学生在校期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为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创造了自由、全面的平台和空间。
(三)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将行业需求导入学生管理过程。成立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理事会,牵头成立省汽车、交通物流、船舶三家职业教育集团,形成“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新局面。
持续优化理事会运行机制,发挥行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协同创新中心、职教集团等行业组织的育人功能,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合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和校企协同育人的契合度,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办学机制。
企业导师引领职业成长。充分发挥合作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建立企业导师制度,聘请企业高管和优秀校友担任导师结对专业对学生开展职业能力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帮扶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创业热情。努力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体系,有效实施“三全”育人,提升学生职业操守和职业追求。
三、管理工作成效
(一)管理机制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高。坚持“精益求精 密益求密”质量精神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六年来,学院共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02个,省级以上奖项396个,全国职业技术大赛获奖数量连续五年排名全省第一。以船政文化为主线的文化品牌、美育品牌和体育品牌影响广,学生参与度高,成果丰硕。在校生、毕业生学生对学院的教学和管理整体满意度均在90%以上。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根据第三方机构评价报告,学院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9%以上,位居全国前列;近三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5%以上,工作能力满足度等多个指标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高近10个百分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学生管理规范、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学生综合素养突出、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社会机构评价高、考生报考积极性高的良性循环。
(二)管理工作理论研究有成果
《基于船政文化精神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基于工匠人才培养需求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获2018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百年船政,世纪星火》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系列丛书(全国仅12所院校)
(三)管理工作有实效,硕果累累
获得的标志性成果有: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国高职院校仅两所)、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诸多国家级荣誉称号。还获得福建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连续九年获得福建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大学生征兵工作典型经验入选2017年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征兵工作大会经验交流并在《中国教育报》刊载。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荣获福建省第二季“一马当先”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学习新思想”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以及第三季“一马当先”知识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和个人第一名的佳绩。
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推选展示优秀奖、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连续三年获得福建省“三下乡”先进单位。“船政青协”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成立以来注册志愿者达12465人,志愿服务总时长累计84207.2小时。以团委“船媒中心”为主体,打造“船媒”品牌,牵头成立“在榕省属高职院校共青团新媒体联盟”受到教育团工委高度评价。
原创节目诗朗诵《西行悲歌》、舞蹈《风涛》分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一、二等奖。
连续3年进入CCBA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篮球锦标赛全国总决赛;连续获得福建省第十五届、第十六届运动会(大学生部,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