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文盲率 实实在在改善民生
时间:2014-02-28 来源:浙江教育报
——浙江扎实推进新时期扫盲工作
倪荷香是绍兴市柯桥区丈午村人,以前在家里带小孩上下学,空余时间到附近家庭工业业主那里接点串珠子的活。扫盲培训开班后,她积极参加,每晚提早到校,一课不落,上课结束后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回家后常戴着老花镜让孙女教她读书、写字,“以前,到银行存钞票只会敲手印,打电话记勿牢号码,看毛病看勿懂药方,现在好哉,生眼睛了,认得路牌了,看得懂字了。”
通过培训学习,永嘉每个扫盲对象都能写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会简单的生活计算,懂得一些实用技能。今年,特别是参加家政服务培训的学员,教育部门进行推荐就业,就业率达90%以上,有的现在月工资超5000元。
张张笑脸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A  人口普查  文盲数字震惊了谁
 2011年5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向社会正式公布,其中有一个数据强烈地刺痛了省教育厅领导,这就是我省常住人口文盲率。我省常住人口文盲率为5.62%,数据比全国平均水平4.08%整整高出1.54个百分点。
对这个数据,浙江人感情上无法接受。我省1997年就已经宣布扫除青壮年文盲,当时是全国第三个宣布完成“两基”任务的省份。但时隔15年,我省的文盲率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文盲人口中绝大多数是老人,但青壮年所占的比例并不低:16岁到55岁劳动力人口文盲率为1.86%。有一些地方,16岁到55岁的劳动力人口文盲率甚至超过8%。
 要不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关人员很纠结。有的人觉得现在都在建设教育现代化了,还提扫盲教育,脸面上挂不住,还是不点破为好。也有人说,文盲人口中相当部分都是老年人,让时间去解决问题吧。还有的人说,扫盲工作涉及全社会,应该由政府牵头去做这件事,光教育系统抓有困难。但不面对、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无法推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也无法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扫盲,浙江等不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明确表态并下定了打好这一攻坚战的决心。他说,这关系到我省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许许多多人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和工作,关系到全面地消除社会贫穷和落后。尽管我们大家都能说出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及推辞的理由,但最终都必须面对这件事情,都必须抓好这项工作。这是我们当代浙江教育人的历史责任,我们不能把它推给后人,推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我们教育的职责,我们不能把它推给旁人;这是我们教育人爱的良知的体现,我们不能在对待文盲人口上失去教育人的大爱良知。
B  政府重视  扫盲工作有保障
“让人人都识字,个个生活好”是杭州市西湖区开展扫盲工作的宗旨。秉承相似的理念,全省各地积极开展扫盲工作,创新扫盲形式,并初显成效。各地主要做好建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摸清文盲家底夯实基础,落实扫盲经费强化保障,强化考核工作突出实效等工作。
 成立机构  建立有效运作机制
在省教育厅下发扫盲工作文件之后,我省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永嘉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把扫盲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建立县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双线”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线是县政府、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扫盲工作责任制,另一线是县教育局、学区、成人校(中小学校)三级扫盲工作责任制。各级通过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分解目标任务,将扫盲工作和脱盲后巩固提高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个人,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组织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丽水市的龙泉、庆元、遂昌、松阳、景宁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其中龙泉市、松阳县还落实了政府发文的年度扫盲工作方案;景宁县、庆元县、莲都区将扫盲工作纳入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工作考核。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也十分重视扫盲工作,都成立了领导小组,有专门人员参与文盲核查等工作。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激发了丽水教育人做好扫盲工作的极大信心,全市扫盲工作全面铺开。在扫盲工作中,丽水的统计部门、公安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学校等单位把扫盲工作当成自己的事,纷纷出谋划策,提供无私的帮助,使文盲核查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永嘉、丽水相似,各地对省市有关扫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识到位,广泛宣传并启动扫盲工作,均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扫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工作,通过制定扫盲年度计划和三年规划,为扫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组织基础。同时,通过召开基层扫盲工作动员会、层层签订责任书等形式,将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人。通过完善考核和奖励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管理、组织、教学三支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扫盲工作的有效运作机制。
落实经费  强化政府保障
经费是开展扫盲工作的保障,因此首先要调查摸清要求,教师教学补贴,学员学习、考试补贴和结业奖励等环节都需要经费,只要有一个环节经费不到位,就会影响扫盲工作整体任务的完成。从实际效果看,凡经费落实的县(市、区),扫盲工作开展得就比较顺利。
丽水各县(市、区)政府克服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困难,基本上按照人均200元的扫盲经费标准,不同程度地追加了扫盲专项经费,目前全市落实扫盲经费246万元。杭州尽管年初经费没有列入预算,但经过艰苦的努力,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有7个区、县(市)经费已落实(标准是700~1400元/人,含部分奖励给学员的经费)。永嘉县财政按脱盲每人500元拨款,落实扫盲工作专项经费。2013年县财政落实专项经费113万元,保证调查摸底、宣传动员、师资培训、学习用品、教学课件开发、人员工资等的足额到位。同时,县教育局还安排近50万元为全县扫盲办学点配置多媒体小平台、音响、移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扫盲工作的顺利开展。
强化激励  完善考核机制
各地均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考核奖励激励机制,争取各部门配合,把扫盲教育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政府和乡镇部门的考核内容之一,或将扫盲工作计入年度绩效考评,与学校年度工作考核、评先评优结合。嘉兴、温州、舟山市各县(市、区)将扫盲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教育局对各校考核的内容,进行专项检查和考核,义乌市把扫盲工作作为巩固“两基”成果的要求,列入业务部门和乡镇目标管理的重要指标进行严格考评。义乌市、金华市金东区还将扫盲任务完成情况与学校年度考核挂钩,与民办学校年检挂钩。庆元县教育局将扫盲工作列入专项督导考核,加大对学校扫盲工作的考核。
C  形式多样  扫盲重在看实效
采访扫盲培训班学员,“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培训内容贴近实际”、“我们要什么就学什么”、“我们不是小学生,别管得太死”等呼声是最为强烈的。各地教育局做了很多努力。
 “小手牵大手”  一对一辅导
 “你要先写一点,再接着写一横,一笔一笔慢慢写……”2013年的一天,家住遂昌三仁畲族乡高碧街的刘娇媚正在三仁畲族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李东东的辅导下学写名字。“我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上学,没想到老了,还有机会学习。”已经58岁的刘娇媚指着刚刚学会写的名字,眼睛湿润了。当天上午,大柘中心成技校和三仁畲族中心小学联合举办了结对扫盲启动仪式,三仁畲族中心小学43名小学生和43名扫盲对象共同参加了启动仪式,并手拉手结对成功。启动仪式上,43名小学生给结对的扫盲学员上了首堂辅导课。陶行知曾经倡导的“小先生制”在浙江又重现了。
 “小手牵大手”也是海盐县教育局开展扫盲的主要形式。他们召开了中小学校长会议,布置并落实了中小学结对扫盲工作,明确职责、任务和要求,各中小学都落实了分管领导和责任教师。完成成校与中小学校的信息对接、辅导培训等工作。现已落实了第一批1431对中小学学生的扫盲辅导培训,并开展了对脱盲对象“一对一”辅导,约占全年扫盲任务数的40%。还有教师结对、社会组班等形式。
分类施教  增加学习积极性
丽水以行政村为单位来组班,与成人“双证制”等教育培训相结合。办班的要求是“6842”,即办班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8次,授课时间不得少于42个课时,重视抓好高校参与扫盲试点工作,将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等高校参加暑期扫盲教育的丽水籍大学生志愿者分配到县,直接参与扫盲对象的核查和培训工作,并由各县提供志愿者服务条件。
绍兴柯桥区把扫盲的重点放到65岁以下的文盲人群。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贴近生活、简单实用的原则。努力为文盲人口提供通俗易懂、有助于生产生活且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扫盲教育。把扫盲教育与技能学习和文娱活动相结合,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他们区别对待,分类施教。对于年龄较大、眼睛老花的老年人,他们打破传统的讲授形式,用投影仪授课,并从网上下载打印了放大版的“高频字、次高频字”等1500字的字根表;运用PPT课件,把文字和图片结合在一起教;采用师生互动,编顺口溜,唱歌与识字相结合等多种形式,选择扫盲对象感兴趣的,容易学的,学得轻松的内容教他们,使他们有学的积极性,有学的兴趣。同时对于不同年龄的扫盲对象采用不同的测试方式。
责任到人  建立扫盲教学队伍
宁波市重点抓好管理、组织、教学3支队伍的建设,即由县(市、区)教育局扫盲专(兼)职干部组成的扫盲管理队伍,由乡镇(街道)领导、中小学校长、村居干部等组成的动员扫盲人员参加学习的组织队伍,由各中小学、成校等教师组成的扫盲教学队伍。
舟山普陀区把扫盲任务落实到社区(村)、学校、教师、学生,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针对重点扫盲对象,落实学校,联系社区,并与扫盲对象结成对子,采用包教包会、巡回指导教学形式,集中办班培训和一对一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办法开展扫盲工作;针对56周岁以上行动相对不便的扫盲对象,采取教师联系家庭、学生包人责任等办法,采用送教上门。
杭州西湖区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作用,分别在留下街道等64个社区(村)蹲点指导、跟踪辅导,并且将对各社区(村)教学点的扫盲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学教奖补等新时期扫盲工作实践与研究。
 按需设教  扫盲与脱贫结合
 文盲与贫困通常相伴相生,往往因贫困而产生文盲,又因文盲而导致贫困且难以脱贫。因此,必须积极转变扫盲教育观念,逐步建立起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和工作方法。
义乌市、开化县等把扫盲教育同脱贫致富、农村实用技术、法制宣传、家庭理财、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家庭教育等结合起来,突出扫盲的实效性。把学文化与学技术、扫文盲与推广科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扫盲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永嘉县采用“文化+技能”模式,根据文盲对象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努力做到按需施教。文化部分结合学员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分基础班和提升班,因材施教;技能部分结合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今年,他们联合农办、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开展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家禽养殖技术、杨梅种植技术、维修电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
 绍兴市、丽水莲都区针对新时期文盲学员的特点和需求,继续推进扫盲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扫盲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杭州江干区“新形势下扫盲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作为浙江省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立项,将扫盲工作实践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D  文盲脱盲  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日前,遂昌妙高街道东峰片区100名扫盲对象参加培训。“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还能有机会读书学习,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今年79岁的后江村村民吴土寿说,“我从小没念过书,现在却能认好多字,还会算简单的账了。最开心的是我能用普通话简单地和小孩聊天了。”说到兴奋处,吴土寿用手比划着说。“通过扫盲,我现在敢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字了,孩子生病了知道药怎么吃,外出能看得懂路牌,给庄稼施肥也能够看懂农药说明……”余珠芽说,现在的她变得越来越自信,同时也觉得自己的地位提高了。
 妙高成技校校长郑惠芳说,农民认识1500个汉字,就能够简单地读写算,可以算是脱盲了。不过在培训中,不是简单让扫盲对象脱盲,而应注重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科技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走上致富之路。
 一些扫盲班学员说,扫盲改变了许多和她一样的农家老人的生活。学习之前,她们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读不懂简单的信件,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甚至不敢离开家乡半步。“现在胆子大了,做什么都没问题了。”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打工越来越多,不少留守老人承担起农业生产劳动、治家理财、教育小孩的重任。对他们来说,学习知识对改善生活有重要作用。
 扫盲教育,是一种补偿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不仅是起点、过程与结果的公平,还应包括对不公平结果的校正——为那些因为种种原因错过学习机会的人提供补偿教育。开展扫盲教育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守法律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是消除贫困和落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教育惠民、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也是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
 刘希平说,对困难群体的态度,衡量着一个社会的良心,衡量着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也衡量着所有领导者的政绩观。从整体而言,文盲人口在我们这个社会无疑属于困难群体。教育人是最讲良心的,“我们应该满怀着感情去做这件事,帮助更多的文盲人口真正脱盲。让老年人也能够看得懂儿孙们写来的家信,让他们真正脱盲,与全省人民一道走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新时代。”这样的日子正在到来。
扫盲的必要性
文盲人口的减少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成熟、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扫盲工作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对文盲个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扫盲工作也必须从文盲人口的切身利益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扫盲工作与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密不可分,这是历史赋予扫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我们必须切实提高对扫盲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地推进扫盲工作。
扫盲的总目标
新时期扫盲教育的目标是,到2015年年末,使全省文盲率降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平均水平4.08%。到2020年,使全省文盲率低于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也就是3%以下。考虑到社会需要和扫盲工作的可行性,省教育厅把扫盲工作的重点对象放在16岁到55岁劳动力文盲人口上。静态统计全省这一年龄段文盲人口数约为68万人。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各地累计完成扫盲45.7万人,超额完成2013年扫盲32.06万的计划数,完成率达142.5%。
扫盲的责任制
 2013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通知》,就提高扫盲工作认识、扫盲工作目标、扫盲工作原则、核准扫盲教育对象和落实扫盲工作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意见。
2013年5月9日,以全省扫盲工作视频会议为标志,吹响了新时期扫盲工作的集结号。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亲自在全省扫盲工作视频会议上作动员讲话,强调开展新时期扫盲工作的重大意义,对全省扫盲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并作出全面部署。会上,省教育厅与各设区市签订了扫盲教育工作责任书。同时,省教育厅积极指导和督促各地建立扫盲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并上报了2013~2015年三年扫盲目标任务表,召开动员和部署会议,及时启动当地的扫盲工作。会后,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迅速开展学习、领会、贯彻和落实工作。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认真落实扫盲工作任务。
扫盲大行动
随后,45万册专家参考教育部相关教材编写并免费配送的《浙江扫盲读本》送到了全省各地;200名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接受了扫盲工作省级培训;5879名分管局长及中小学校长、成技校(社区学校)校长接受了培训;900万元扫盲工作经费积极落实了;19所高校、26支“扫盲”实践小分队的4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暑期走村访乡开展扫盲实践活动……如此大的工作力度,体现了我省开展新时期扫盲工作的决心。
 从去年10月起,省教育厅实行了扫盲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一次的报告制度和督导检查制度,并发文对扫盲进展进行通报。扫盲工作也列入市、县(市、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和职业教育发展绩效挂钩考核。(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