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毕业生就业将何去何从?
时间:2020-05-09 来源:环球网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据统计,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同比增长40万,再创历史新高。据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显示:截至3月31日,今年应届春招求职人数较去年增加56%,企业对应届生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企业效益不好对用工产生直接影响。受疫情影响,对应届生毕业生消化最大的中小企业遭受严重打击,部分中小企业在无法以较低成本融资的情况下,一般会首先采取缩减业务规模、暂停招聘、调岗调薪等措施以降低成本,谋求生存发展。尽管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减免房租、职工社保等一系列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的措施,但由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的较多,企业人工成本普遍较高,在企业经营陷入困难的情况下,劳动报酬的支出对于中小企业的压力依然巨大。导致很多企业由于没办法维持新进人员的培养成本而不进行招聘。

其次,招聘渠道和人才市场还没正常运作。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口大幅度流动和聚集,全国各地先后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封城、封村等防控措施,多地火车、高铁、高速、公共交通等都限制出入,甚至禁止机动车运行,跨区域求职人员困难重重,企业多会选择本地区求职者,而无法进行真正的人才选拔。在过去,企业招聘经常会运用校招、招聘网站广告、企业官网招聘频道等方式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选拔模式。而现在为了防止人员聚集,许多人才市场还未开放,招聘会被大规模取消,多以网络招聘为主,且视频面试后期根据市场恢复情况再确定复试时间,拖延了时间。

最后,出国留学暂缓,转向就业。每年出国留学成为大部分毕业生的选择,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原定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只能暂时放弃留学事宜,转向国内就业市场,导致就业毕业生剧增。自1978年中国重新开放出国留学之后,出国留学人数节节攀升,2019年,出国留学人数已达71万(来源:前瞻经济学人),中国成为海外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而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国外的疫情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安全因素成为阻碍出国留学的一大因素。外国排华势力的抬头成为阻碍毕业生出国留学的另一因素。国外泛起的种族歧视伴随着疫情的发展而迅速蔓延,国外舆论对留学生负面影响加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对尚未申请的学生来说,足以导致他们重新考虑是否还愿意留学。

为了解决“后疫情时代”的就业困难问题,着力稳企业、拓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国务院多项措施并举: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大力推动“双创”,带动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充实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更多采用市场化办法,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研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等政策,对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等给予支持;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特殊支持政策(来源:央视新闻)。

随着政策的推行和我国疫情逐渐好转,各省相继响应教育部等六部门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部分企业从4月份起开始大规模校招或延长校招时间,预计不久的将来会有大批岗位上线,短期突发的就业困难将逐步好转。同时,各大高校也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相信在多方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群策群力的共同帮助下,毕业生会实现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张梦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