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教同频共振的良性生态圈
时间:2021-05-21 来源:《浙江教育报》

以改革创新为主基调的“双高计划”,正在引领浙江职业教育未来的走向。这些“标杆”职业院校如何培养人才、如何重构专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在浙江职业教育改革这盘大棋中如何落子?本报即日起推出“中职高水平学校建设”系列报道。本期刊发首篇——

实施“双高计划”,产教深度融合是发展主线,作为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依循的核心路径,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推进这一“双高”建设的“头号工程”?在浙江省,伴随经济的转型升级,不少中职学校也悄然启动了一场场围绕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改革——

“高水平”融入区域产业经济

师生驰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为“中国芯”突破美国制裁封锁贡献一己之力;成立绍兴微电子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助力集成电路“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过去的一年让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盛锡红深有感触:“经历了抗疫之战的洗礼,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陶炼之后,更明确了职业教育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民族担当。”学校新校区地处浙江省集成电路“万亩千亿”产业核心区。在“双高”建设期间,绍兴职教中心的一大目标是将自身打造成微电子产业人才培养高地,全面助力“中国芯”建设。

产业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沃土。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也因此成为“双高”建设校制定高质量发展建设举措和推进创新实践的行动指南。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永康五金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同时也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在五金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的攻坚期,作为当地职教主力军的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除了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更深度参与企业的制造方式转型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而这样的深度参与,得益于永康职技校一项极具创新意义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永康五金“包豪斯”工场训练模式。工场不仅仅是一个“实训工厂”,还是一个集新技术孵化、新产品研发、项目教学、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中心。学校对外承接了150余种高难度、高精度、不同规格的产品加工业务,同时依托3D工业产品设计中心和3D创客中心两个服务窗口,承接五金研发类项目。

“‘双高’建设更突出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现代性、高端性、引领性。”永康职技校校长王钟宝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对标永康市打造“世界五金之都”的整体规划,实现与本地产业的共融共生,为提升永康五金产业的智能制造能力和水平贡献职教力量。

从松散联结到实体嵌入

今年4月,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与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签订“校企党建共同体”协议书,共建校企党建共建驿站和校企志愿者合作驿站,探索“企业班主任”工作机制,同时聘任5位曾就读于宁波职教中心的优秀员工为学校轨道专业第一批企业班主任。

这是宁波职教中心在校企合作中的又一大动作。10余年间,学校为宁波轨道交通行业输送了500多名专业人才,这背后是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同育人模式的不断探索。宁波职教中心副校长徐瑛介绍,学校践行与合作企业六协同的育人模式,培养标准协同制定、课程资源协同开发、师资队伍协同培育、实践基地协同建设、企业文化协同融合、就业服务协同担当,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校企之间如何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从学校主动出击到校企“联姻”,从融入到融通,浙江各“双高”建设校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脉搏,突破融合之困,与企业画出“同心圆”。

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将一整幢大楼改造成四星级标准的酒店,去年年底酒店正式投入运营。学校与西湖文旅集团展开合作,引进开元酒店集团管理,实行“前店后校”实训模式,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携手小微民营企业港华汽修,开设港华冠名班,创建岗位实战中心,培养了一批批货车维修相关技能人才,合作研发出20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伴随港华汽修从一家年产值200多万元的低、小、微企业一路发展为拥有10家分公司、产值过亿元的货车连锁企业。“现在港华的很多中层骨干、厂长都是我们的学生。”瓯海职专汽修专业主任陈冬峰说,学校与企业同为办学主体,涉及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等问题由企业把关,毕业生由企业优先挑选,充分保障企业利益,确保校企长期深度合作。

从开放办学走向共建生态

5月7日,海宁市时尚产业产教融合联盟成立大会在海宁召开。当天,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许村镇人民政府、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签订《关于共建“时尚产业学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将产业学院打造成政、行、企、校高度融合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典范。“职业学校只有以优质办学资源和智力资源,参与实体化运作,把合作平台提升到命运共同体的新层次,才能形成产教融合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生态圈。”海宁职高校长王小林说。

职业教育是开放型教育,其发展离不开内外部资源的共同施力、协同作用。基于此,打破边界、搭建平台,建立利益共同体,推动校企合作由人或产品为纽带转向机制为纽带,成了不少“双高”建设校的共同遵循。

作为首批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已拥有成员单位225家。为了将各方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集团出台了《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5)》,先后制定《产学研共同体建设与管理办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为集团的规范化运作“保驾护航”。

绍兴市旅游职教集团在成立之初就被定位为平等合作、市场化运作、互惠共赢的办学联合体、利益共同体。集团下设教学专门委员会、培训专门委员会和创业就业专门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单位是绍兴市职教中心,培训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单位是绍兴市旅游培训中心,创业就业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单位是绍兴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彼此各有分工。

“过去,和职业院校联系最多的是企业,成立职教集团后,行业、企业的各个部门、专家都和职业院校建立了紧密关系,全方位参与职业教育。”盛锡红说。这样的合作模式让学校、企业、行业各方都尝到了甜头。近年来,职校旅游专业招生就业日趋火爆,集团平台也促使企业人才脱颖而出。绍兴市沈园景区宋亚娜荣获第十届“绍兴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成为绍兴市最年轻的劳动模范;鲁迅故里讲解员冯烨在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大赛中获得第一名……(胡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