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时间:2013-07-09 来源:浙江教育报
◎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展画
  又值毕业季。又值就业季。在今年近700万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难的背景下,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成为争奇斗艳的烂漫山花。此种反差,构成了一种已存在多年今年尤为凸显的教育现象,值得我们去思索,去省悟。我认为,我省中职教育近年来积极探索育人模式转换、狠抓教育内涵发展已初见成效,其中可圈可点有三——
  其一,将育人真正摆在教育的首位。我们曾作过一些调研,始料未及地发现许多企业选聘中职毕业生第一位的标准,居然不是技能,也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诚信”和“守纪”。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广大职业学校十分明确学技先育人这一办学思想,将学生基本行为品质和习惯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首位。富阳城镇职高近年来提出德育是“第一技能”这一全新理念正是其中一个代表。将品行作为“第一技能”的创新意义在于: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受教育者基于技能的需求感产生内驱力,体现德育的针对性;借鉴了技能形成原理来改造传统学校德育,使德育走向“务实”,体现德育的实效性;借鉴了专业技能训练的经验,使品行习惯培养融入学校的常态,体现德育的科学性。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已成为学生发展的正能量。
  其二,通过专业课程改革激发中职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与热情。浙江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现已步入第六个年头,这项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基本模式的课程改革更新了原有的职教理念,重构了专业的课程结构,借助于“教学项目”的系统设计和全面实施真正践行了“做中学”、“理实一体”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不仅使专业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面强化“技能本位”的价值取向,而且也已在全国产生十分广泛的影响。海宁职业高中汽修专业学生身上出现的变化,生动地诠释了我省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效。
  其三,着力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不可替代性”。曾经有一个时期,一些企业家并不看好中职毕业生,甚至有人说只要对农民工集中培训3个月就能上岗,何需职高3年教育?此话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中职学生需要掌握的大部分技能只是工作岗位上的简单技能,是可以通过短期强化培训实现的,因此,“替代性”明显。从2008年开始,省教育行政部门推出一年一度的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时至今日已在全省中职学校风生水起,蔚然成风。不仅学生小发明、小创造成果大量涌现,更重要的是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空前的激发,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可替代性”彰显。宁海职业高中在学生创业教育方面一直独树一帜,毕业生受到企业青睐就不足为奇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了学生发展的信心,促进了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兴趣,改写了中职学生的人生轨迹。
花儿,就是这样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