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共享会计工场:未来教育 智慧先行
时间:2022-12-12 来源:温州教育发布

未来教育,智慧先行。为加快建设教育高地、打造“未来教育”标杆,温州以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相继出台《温州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温州市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 年)》等系列文件,加快建设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推动教育全面变革。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教育改革呈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加速融合的趋势。在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数字社会的背景下,面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立足长远,借助温州市教育“数字大脑”方案,以创建智慧校园2.0示范校为抓手,打造“信息化+职业教育”四大共享的“共享会计工场”项目,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达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推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高阶演进。

二、问题诊断

  (一)问题提出

1.课程内容与快速变化的岗位内容不能快速匹配:近年来,经济发展变化不断,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更新迭代速度较快,而学校教材却难以实时更新,课程内容相对滞后,无法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使得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智能型财税人才的需求。

2.资源建设与企业行业不能快速融合: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局限性强,实训内容仍然围绕着传统工业企业的手工记账,资源建设还是以“学会账务处理”为主线,题库大多数都是由从未有过实践上岗经验的一线专业老师生成,使得资源库建设远远落后于企业行业发展,特别是与新业态不相符合。

3.人才培养与不断调整的行业需求不能快速适应:传统教学理念落后,普遍以讲授法为主,未整合相关实战化、智慧化的教学场所,缺乏专业方面实际操作的应用能力,从而难以获得能力发展与技能提升。而专业课程仅基于知识本位,缺失职业特色,教学过程缺失真实情境,学生无法沉浸式学习。这样“为准则而学,为规范而做”,使得学生不善于学习,不能够变通,难以适应知识、技术迭代更新的经济社会发展。

4.技能评价与大数据、数字化要求不能快速响应:传统职业教育下评价方法单一,以会计实践教学为例,校内考核基本以提交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是否完成和结果是否正确来评定成绩,或者以试卷方式考核。这种以最终实验的结果或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实践学习效果的方法,无法考核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不符合“大智移云”下智能财税人才的培养。

(二)问题诊断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不适用于新时代智慧教育的发展要求以及新形势下的实际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教学技术,造成校企行三方以及教学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割裂。传统课程体系无法培养“知识融合、能力耦合、素养综合”的现代财税产业复合型人才。多主体、宽口径的育人模式及校企学徒制培养过程中,需要以强有力的数字教学技术平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机制,联合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基于上述问题,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以《温州市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中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为基本原则,以“共享会计工场”为载体,推动学校、学生、企业三方之间的互动交流,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进一步创新产教融合下专业教学的管理方式。如图1所示。

图一:共享会计工场架构图

三、系统构建与应用

(一)构建双主体育人机制

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基于“共享会计工场”项目,创新智能时代财税类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初步实现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为财税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找到突破口。依据财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当前财税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立足智能化财税的新趋势,创新地将“岗课赛证”内容进行解构与融合,整合形成教学项目。根据行动导向,再将教学项目分为若干项难度递进的教学任务,并以“共享会计工场”为载体,实现“真数据实算、真业务实操、真岗位实践”。如图2所示

图2 双主体育人模式

(二)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

通过数智中心收集大数据将学生个人信息、学业发展、综合素质、能力图谱相结合,通过多元评价模块,形成学生画像,构建学生评价体系,聚焦评价核心指标,全面呈现学生优势技能、综合发展指数。破除“唯分数”评价的弊端,落实个性化教与学,分析未来可就业岗位与预警,并实现全平台共享,为企业寻求对口人才提供数据。

(三)构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应用场景

场景一:智慧学习应用场景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构成,学生是其中的主体,要由知识灌输对象、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此平台构建了智慧学习场景,并在线上导入了优质学习资源供全校学生使用,实现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智慧直播:为了达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平台添加了“智慧直播”功能,该功能可以实现学校教室和企业场景时空互通,企业匠师带领在校学生亲历企业实际操作全过程,并进行现场连线对话互动,让企业匠师直接为在校学生答疑解惑,实现职业教育“一生双师”。

线上资源:平台中拥有政策周报、匠师课堂、智能财税、在线考核等丰厚的资源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平台检索涉税政策,收集形成周报进行内容研学,打破中职教材“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去解决将来的事情”的不足,养成及时关注最新税收政策的习惯。学生还可通过“财商测试”检验自身的岗位素养;通过“在线考核”功能对标行业、企业检验标准与1+X考证要求。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彰显“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的魅力,拓展中职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图3 智慧学习环境与优质学习资源

场景二:产教融合应用场景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区域及学校特色、专业、生源等方面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效弥补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所无法完全满足的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本项目深入产教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三教改革、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上紧紧围绕“共享会计工场”,实现“情境、实境、职境”三境育人,构建全要素、多维度、高效益的智能化育人模式。

图四:产教协调、数据对接

实践工场: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平台打造了专门服务企业、对接人才的应用模块—“实践工场”。学生可以在上面通过接触企业实际业务(包括代理记账、纳税申报等),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服务企业的能力,实现“真实学习、真实成长、真实服务”,从而培养适应小微企业需求的财税应用型人才。目前我校已经与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一个行业协会服务,并承担了多家企业的代理记账。

四、成效与成果

基于“共享会计工场”,开展财税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初步实现商科实践项目化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师生多元化协同发展等成效。

(一)创新商科技能教学项目化落地新模式

18个典型工作域,91个典型业务,从企业成立到破产清算,联动智慧教学手段,依托“共享会计工场”项目,以“真数据实算,真业务实操,真岗位实践”促进学生沉浸式学习。传统专业教学转为真实岗位教学,实现商科技能教学项目化实践成功落地。

(二)打造财会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新样态

RPA财务机器人和实践工场,不仅让学生提升了技能水平,学生还可以通过为机器人编制程序让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记账服务,既提升了学生实践业务处理的效率,又实现财税智能化时代的社会服务新样态。我校发挥职业教育优势,通过代理记账、讲座、技能培训等服务于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助力共富。

(三)开拓师生多元化协同发展新途径

基于“共享会计工场”,教师团队通过项目化教学实践,特别是一课多师,促进了“核心互补式”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共同成长。老师们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紧密结合,成为“上了讲台能当老师、进了企业能做财务”,富于“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教师。“共享会计工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能教学手段让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学生学业评测结果显示,学生政策解读和汇算申报的精准度明显增长。1+X证书考核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均居全国前20%。师生技能大赛摘金夺银,成绩斐然,特别是8月份我校学生拿到了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智能财税”项目大赛一等奖,走在了新业态前端。

五、发展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分别是应用教育大资源、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实现创新融合发展等。而产教融合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共享、校企联合培养以及校企创新融合发展等正是“教育信息化2.0”的具体体现。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将继续以深化产教融合和智慧教学环境为目标,以服务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特色,继续完善“共享会计工场”项目的建设,努力打造一个“理性、开放、温暖、未来”的财经商贸专业的“数字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