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很多至理名言,被大家当作宝典,其中一句就是:“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行走职场,最难预测的就是人的因素。在工作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怎么与人相处,能让自己广结善缘,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呢?你要懂点人际关系管理。如今有关人际关系管理的培训课程也不少,企业内训、网络课程、专家著书立说等等,里面有含金量的东西也真不少。
学点人际关系管理有必要
“好的人际关系就是要懂对方的内心世界。”商业心理学应用专家李育新说。作为杭州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的特聘教授,他在针对企业员工的培训课上提到,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人际关系管理。
对此,杭州某外企的公关余清媛表示同意。
90后小余刚踏入职场一年,每天都在想着怎样与客户接触、怎样处理好同事关系、怎样让领导喜欢。她特意去网上淘了不少视频课程,还自费去听了一些人际关系管理课程。“这些课既有小技巧,也讲大道理。”小余说,“最关键的是换位思考,在此基础上才能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李育新说,每个人行为的背后都会有动机,只有了解对方的动机,感受到对方的感受,才能在沟通和行为上达到契合。
他把人际关系管理分成了了解、沟通以及人脉拓展等三个环节。而人际关系管理培训,就是一本学着去了解和沟通的“使用指南”。“初为家长的人,或许需要一本‘教育孩子指南’。但是,这指南不会主动去找家长。” 李育新开玩笑道,“同样,刚踏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也不会收一本‘人际关系使用指南’,教你怎样处理上下级、平级之间的关系。”
当然,你可别认为“使用指南”就带着功利性、目的性。“功利心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过于谨慎。仅工作而言,你与同事的工作目的是一样的,找到相处之道,就能达成共同的利益。” 李育新说。
平级关系: 简化人际关系,传递正能量
“我们的教育就是假设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都是一样的。”李育新说,课堂上,老师讲同样的内容,默认大家都进行了同样的思考。但事实上,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并不见得相同,更是千差万别的。这种误解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从而使人际关系恶化,职场冷暴力也就随之而来了。
余清媛向记者吐槽,自己有个同事常拉着某个同事说别人坏话,把人家的敷衍当共鸣。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连聚会也不叫他。“那个不招人喜欢的同事自然就成了职场透明人。”
李育新分析,职场上恶化的人际关系会让你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心态起伏波动大,也可能造成职场压力大。如果你把负面情绪转移到家里,在家里引起的不快也难免跟着你到了办公室,如此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就是极力讨好周围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李育森认为,人际关系管理恰恰是想方设法简化人际关系。“把与同事间的工作契合上升到情感契合,那你们的交往也就简单了。”
即便不喜欢某位同事,你也不妨试着去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这不仅能拓宽你自己的思维宽度,也能让你与同事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顺畅合作。“简化的人际关系更能转化成一种正能量。”李育新说。
这些沟通秘诀你知道吗
杭州捷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金科锋也认为,去听一听人际关系管理的培训应该说是重要的。“毕竟我们所熟悉的企业都是人情化的企业,在人情味浓郁的职场中,与人相处是否和谐,有时候就决定了工作的成败。人际关系的处理,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
管理职场上的人际关系重在沟通,那么是否有一些容易掌握的沟通小技巧呢?李育新透露了一些培训中的教学内容。
一、学会解读别人的非语言信息
李育新说,人们在面对面信息交流时,语言信息只占7%,而语调、动作、表情传递的信息占到93%,后者正表现出对方的情绪转移。学着了解这些信息,不仅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让你自己在交流中控制自己的情绪。
聊天时语气急促,可能说明他对结果有所期待,语气坚定,证明说的事情十分重要,从手势则可能看出事件的轻重缓急。
如果对方不愿意与你再继续交谈,他说话时的细节就可能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比如眼神游移,目光时不时从你脸上挪开,望向远处。对方的腿可能会挪动,并拢并且朝向门的方向。这些都是对话者情感转移到身体语言上,如果你能分辨出这些细节,就要赶快终止话题,对方已经不想听了。
二、怎样自我表达
除了解读对方的意思,自己的表达同样决定了沟通是否有效,不仅得合理地传达出自己的意思,还得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李育新为读者提供了两种表达方式:
首先,少表达想法而多表达感受。例如,当你的同事还没有完成他那部分工作,导致你没法进行自己的部分。催促他的最好方式不是表达想法“你怎么还没有做完,你这样让我没法工作了”,而应该是“我现在挺着急的,工作没法做我有些焦虑了”。
其次,不要做评价,而用描述性的语言。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看足球比赛时,你支持的球队太差,想与同伴吐槽,与其大喊“踢得太臭了!”不如描述一些事实,“就两个正经射门,还全是高射炮。”显然后者传递的信息更明确,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上下级关系:要感受对方的感受
说起上下级关系难处,李育新笑说:“有的领导只顾着批评人,都不知道挨训的员工可能恨得想砍死他。”这虽是句玩笑话,却也说明了不少上下级之间存在的沟通障碍。
领导老觉得自己是最累的,员工都靠不住;员工就会认为领导不给自己发展空间,不能理解自己的创意……大家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感慨,外人听来其实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如何解决这样的沟通障碍呢?李育新给了一个很中肯的建议:上级学着去了解下属的自信心和欲望,下属尝试去感受上级对工作结果的期望。说白了,其实还是去“感受对方的感受”。
部门关系:人力成本变成人力资产
小路是一家大型医药研发企业的研发人员。他对公司的复杂工作流程,颇有微词。“销售部接单,信息部收集信息,资料部负责整理相关资料,再交给研发部进行研究。然后,还有临床试验、与医生接洽等。一个单子通常要1到3年。”
因为流程单常延误,负责客户的同事就会来责备研发部。“为何动作这么慢?”但小路认为,这是信息部工作的不到位,才害研发部总是走弯路了。
个人与个人的交流不畅,只是造成人际关系恶化,但是,部门之间出现交流问题,便可能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李育新介绍,该医药公司向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定制了人际关系管理的内训。作为主讲老师,他在课堂上强调要在“一个屋子里说话”。
虽然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责任,但要共同承担结果。所以部门间也应学会“共情”。站在对方的权责立场来考虑问题,把自己和对方部门的工作职责都放在整个工作链中去考虑,这样才能相互理解。(劳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