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洞头区2025年春季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在洞头区社区学院二楼会议室顺利召开。在教育强国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会议聚焦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凝聚力量。区教育局教育科干部,洞头开放学院(社区学院)及各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全体专职人员等21人参加会议。
表彰先进树榜样,政策解读明方向
会议伊始,对2024年省现代化社区学校、省学习型社区、“浙里美”学习达人、省老年教育优质社会力量办学点、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获进行了表彰,并通报了社区学院及各社区学校的获奖情况。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肯定,更为全体社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随后,教育科科长林攀术深入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他指出,到2035年国家将实现“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的目标,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洞头区实际,林攀术科长强调,要在原有《洞头区创建省级学习型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基础上修订《洞头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力争2026年申报成为新时代学习型城市省级试点。对此,各类社区教育机构需重点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社会人员双证制教育培训、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活动等工作。同时,他对全体与会人员强调工作要求,要自觉遵守师风纪律,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社区学院要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各社区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经验交流促提升,精准把脉解难题
在业务研讨环节,洞头区社区学院及8所镇街社区学校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全面梳理了2024年社区教育工作亮点,深入剖析存在的困惑,并提出了2025年的工作思路与措施。各校亮点纷呈,展现出社区教育的蓬勃活力。
鹿西社区学校的老年乐学教育模式成效显著,鹿岛讲堂云直播教学平台广泛应用,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多元;大门社区学校构建的“兰心蕙”课程体系独具特色,“共富夜校”开设二胡、葫芦丝、声乐、舞蹈等7门社团课程,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2024年“悦学兰心 乐享舞台”教学成果大型汇演赢得广泛赞誉;昆鹏社区学校的柴烧瓯窑课程规范有序,社会购买服务及经费多元筹措成效显著;元觉社区学校成功入选省现代化社区学校,“全龄段·个性化”课程体系建立;霓屿社区学校推行学员积分管理办法,创成省学习型社区。东屏社区学校的老少乐学课堂、渔民画课程培育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北岙社区学校重视各年龄段人群培训,助力居民素养提升;灵昆社区学校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节”“邻里读书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终身学习氛围;洞头社区学院完成新校区扩建提升,学院制度建设与常规管理逐步夯实,理论研究与成果宣传扩大影响。教育科和社区学院负责人对各校汇报进行了专业评析,肯定成绩的同时,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创新的展示汇报与专业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进了各校之间交流互鉴。
锚定目标齐奋进,聚力开启新征程
会议最后,社区学院和教育科解读了《浙江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社区学校促进乡村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洞头区镇街老年学校、村社老年学堂规范建设指引》等文件。教育科副科长陈松财仔细部署了2025年的“六项行动”。
一是“1+8+55+N办学”行动,构建1所社区学院(老年大学)、8所社区学校(老年学校)、55所社区分校(老年学堂)与N个体验基地(学习社团),织密“就近便利的学习网”,指导60%的村(社区)加强教学管理与活动拓展。二是“七优享服务”行动,完成成人初高中、专本科学历提升。三是“共富夜校”行动,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等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引导社区学院与社区学校常态灵活分期开课,吸引更多人走进社区学习中心并展现学习者风采。四是“银龄乐学”行动,推进镇街老年学校与村社老年学堂达标视导,开展老年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开展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学习社团等创评活动。五是“代际共学”行动,每月至少开展2期家庭教育进文化礼堂活动,盘活社区学习资源,培育一批“学堂+礼堂”学习共同体项目和未来社区(乡村)学习场景。六是“智慧学习”行动,动员各社区学校积极招募兼职教师,开展基层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调查,征集开发在线课程资源,加大浙学通与学分银行平台的贯通应用。
一直以来,洞头区社区教育工作深受区政府及多部门的好评。此次会议为2025年社区教育工作明确了方向,随着工作机制的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进一步盘活,洞头区社区教育正朝着“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目标稳步迈进,为高质量建设“海上花园”贡献终身教育力量。(文字:王光伟、陈建略 图片:杨志斌、郭海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