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刍议
时间:2025-08-07 来源:工人日报

期待“小而精”的微专业为就业添彩

新闻:据媒体报道,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推行“1个微专业+1个深度合作企业”模式。3年来,参与微专业学习学生900余名,其中2024届、2025届毕业生共172人,升学率达73%,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5%,实现学生学术进阶与就业能力同步提升。

观察:“微专业”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探索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多为学科前沿或交叉内容,突出融合导向、实用导向。微专业日渐得到各地的重视,并取得不错的实践成果。目前我国共计628个学校开设2654个微专业,修读毕业生7.4万人。调研显示,一批高校“微专业”就读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明显提升。在此趋势下,教育部部署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要求各高校要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2个急需紧缺领域的60个重点方向,建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微专业不是传统专业的“瘦身版”,也不是职业培训的“复制品”,它正以灵活、精准、实用的特点,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加速器”,它也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从“学科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型的突破性尝试。要推动微专业高质量发展,高校尚需要注重对微专业教学的精细化、特色化和规范化管理,不仅为学生就业添彩,也进一步助力高等教育向更加灵活、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

多方协同织密乡村儿童假期守护网

新闻:这个暑假,不少地方乡村公益暑托班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江苏扬州悦来村的“校社联动”暑托班引入高校资源,开设机器人编程、非遗雕版制作等课程,并建立“双导师制”精准关爱留守儿童。

观察:暑假是儿童放松身心、探索多彩世界的宝贵时间,然而,因为条件限制,不少乡村儿童陷入假期困境,面临着文教资源匮乏、安全隐患突出、情感陪伴缺失、过度沉迷网络等问题。

乡村儿童在暑期面临的问题既涉及人身安全,也关乎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温暖又充实的假期,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完善教育与防护体系。今年暑假,不少地方正在进行探索实践,如有的地方政府与学校紧密合作,充分利用乡村学校等闲置场地,将安全看护、学习支持、兴趣拓展、心理关怀、劳动体验融为一体,系统性开展暑期托管。与此同时,也有社会组织和高校团队开展了有益的实践。乡村儿童的假期困境不容忽视,人们期待多方协同织密暑期守护网,为乡村儿童奏响欢快的暑期乐章。

让校园“舌尖上的安全”有标准可依

新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批准发布《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该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是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

观察:校园食品安全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牵挂。校园配餐服务涉及采购、加工、装配到出餐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学生身体健康。近年来,几起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此次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的发布,对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深远意义。标准构建了覆盖采购、加工、运输等在内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将安全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具体规范,为校园食品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有了国家标准,下一步关键在于各地各校不折不扣地执行,多方协同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