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破解暑期托管难题
新闻:多地网友反映,一些家长早上把放暑假的孩子送到图书馆,下班后再来接。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因缺乏看管,喧哗吵闹,相互追逐,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秩序。
观察: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如何照看放假的孩子是个难题。不少地方的图书馆变身“暑期托儿所”,折射出的是双职工家庭假期看护的普遍困境。要破解此类困局,考验着多方智慧。
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探索暑假托管新模式。比如青岛开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暑期校内托管服务工作,以学校为主体力量,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并引入第三方机构,约1.3万名有托管需求的学生得到满足;由10家单位共同打造的公益托管服务在重庆市万州区铺开,惠及3000余名少年儿童。总之,要解决假期孩子托管的痛点,需要政府、学校、社区、社会等多方形成合力,提供多样化的托管活动,从而分担家长的照管负担,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充实的暑假。
升级网络保护体系护航成长
新闻:暑假期间,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增加,进一步引发家长担忧。新型有害内容披上“伪装”,更易突破未成年人心智防线。对此,监管部门响应迅速。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提出聚焦各类新情况新表现,做好问题整治。
观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当下的未成年人从小就享受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在学习、娱乐等方面拥有前所未有的多元渠道,网络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中难以剥离的组成部分。不过,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风险、诱惑、陷阱等无处不在,为当下的未成年人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给青少年撑起一片清朗的网络天空,近年来国家通过不断健全法律体系、强化防沉迷机制建设、压实平台责任等,在防止网游、短视频沉迷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不过,与此同时,又遇到不少新挑战,如网络侵害、隐蔽传播违法不良信息、诱导参与线下危险活动、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人工智能生成的不良内容误导未成年人等。面对未成年人上网的新旧挑战,治理手段也要“进化”,促进技术防护持续迭代升级,与时俱进升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打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网络环境,从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学子实习路
新闻:近日,国内多所高校紧急发出暑期实践安全提示。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及时汇报实践地和安全情况;有的学校提醒学生和老师出发前明确告知安全风险与应对措施,务必使每一位同学了解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件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观察:实习是青年学子踏上职场的第一步,对于他们融入社会有重要作用。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活动的不断深入,青年学子到企业学习实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尤其寒暑假期间,不少学生选择实习为踏入职场增加“砝码”,这对实习学习全过程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筑牢暑期实习安全防线,学生个人不仅要提高防诈骗意识和安全意识,还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实习权益,面对克扣报酬、危险作业等不合理要求时,要敢于依据法律说“不”。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当好实习质量的“守门人”,确保学生实习动态可追踪,遇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置。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企业,要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安全培训、专业指导等。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强实习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要充分保障学生的实习权益,畅通学生投诉和维权的渠道。(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