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天广场六号楼社区活动室的最后一缕葫芦丝旋律落下时,杭州市滨江区社区学院浦沿分院东信社区老年学堂“袅袅丝音 沁润心田”葫芦丝公益课也画上了圆满句号。这堂以“丰富居民生活、传承传统文化”为初衷的社区公益课,不只是让丝竹雅韵浸润居民心田,更是“课堂联邻里、文化聚人心”的实际行动,为社区基层治理注入了鲜活的“温情力量”。
社区老年学堂特邀资深葫芦丝演奏与教育专家孙碧赢老师亲授课程。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认证的高级指导教师、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孙老师凭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演奏经验,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堂“零门槛”却高品质的葫芦丝入门课。
课党上,六七十岁的银发学员凑在前排,跟着老师的动作轻轻比划;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举着手机,认真记录教学细节。不少居民是第一次接触葫芦丝,孙老师便把“吹好第一口气”拆成了“手把手”的细节——葫芦丝怎么捧才稳、手指对应哪根音孔、气息要细得像丝线,一句口诀配一个动作,把复杂的乐理变成了“听得懂、学得会”的家常话,就像把音符“掰碎了”喂到大家耳朵里。
“孙老师教得太细致了!我这辈子没碰过乐器,现在居然也能吹!”社区居民金女士兴奋地说,“不光学了新东西,还认识了旁边楼的张阿姨,以后散步都能一起聊聊天了。”她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这堂公益课不只是“兴趣课”,更是邻里间的“破冰课”,让平日里不怎么打交道的居民,借着学乐器的由头凑到一起,越聊越热络。
两个小时的课程在欢声笑语中过得飞快,散场时居民们还围着孙老师不肯走:有人问“下次还教不教进阶课”,有人分享自己刚练会的小节,你一言我一语,聊的不只是葫芦丝,还有各自的生活日常,原本陌生的邻里,不知不觉成了“同班同学”,活动现场满是热闹又亲切的氛围。
接下来,东信社区还会继续秉持“为民办实事、为居传文化”的初心,把更多像葫芦丝公益课这样的高品质文化活动搬进社区。这些活动从来不是简单的“兴趣补给”,而是社区基层治理的“温情纽带”——通过社区教育搭台,让文化成为连接邻里情感的桥梁,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共建既有文化味、又有人情味的和谐社区家园。(赵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