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浙江省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东技校区建筑学部鲁班学堂第七届开班仪式如期举行。25级新生各班选拔出的64名学生齐聚实训楼,在测量仪器与CAD软件的光影中,将开启为期数月的技能强化之旅。自2019年首办至今,这方学堂已成为建筑学部储备技能竞赛人才的“孵化器”,更孕育出一批能辅助课堂教学的“小导师”。
十年磨一剑,学堂藏着“成才密码”
“每年国庆前组建鲁班学堂,是建筑学部雷打不动的传统。”建筑学部主任张海彪介绍,学堂聚焦测量和CAD两项建筑基础技能,通过“每日1小时专项训练+周末集中拔高”的模式,让新生在入学初期就筑牢技能根基。
为何执着于这两项技能?“测量是工程的‘眼睛’,CAD是设计的‘语言’,过不了这两关,后续学习就像‘空中楼阁’。”负责教学指导的张海彪解释,看似基础的训练,实则是筛选技能竞赛苗子的“试金石”——历届从鲁班学堂走出的学生,大多成为各级技能竞赛的主力,“每年的竞赛成绩,就是学堂最好的‘成绩单’”。
这份成绩单足够亮眼:近三年,建筑学部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18项;2024年,更是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赛项中摘得银奖,实现了国家级赛场的突破。
从学堂到赛场,优秀苗子的成长轨迹
鲁班学堂的训练场上,从不缺为技能执着的身影。21施五班的厉金波与21装饰班的李斌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厉金波入学时因班级表现出色、学习态度认真,被班主任金巧栋推荐进入测量技训队——这支队伍的核心成员,几乎都来自鲁班学堂。“他永远是第一个到训练室的,晚上的任务完成量和准确率,在同期学员中是‘断层式第一’。”指导教师牧晨彬回忆,两年训练里,厉金波不仅按时超量完成任务,遇到问题总会第一时间反馈、纠正。凭借这份韧劲,他高一时就入选一队,代表学校参加中职组测量比赛,连续两年获得三等奖。“虽然奖项等级没变,但名次逐年提升,背后是看得见的进步。”更令人振奋的是,作为技工班学生,他兼顾训练与学业,最终考上本科,让“技能+努力”的路径愈发清晰。
21装饰班的李斌豪则以“目标明确”著称。“每天布置的任务从不含糊,自己会琢磨细节,画图时连线条粗细都要反复比对。”指导教师朱杰良评价道。在鲁班学堂打下的CAD基础,让他在水利制图领域快速成长,最终斩获水利制图与应用省级二等奖。同样面对高考,他凭借扎实的技能与文化课成绩,顺利考入本科院校,用实力证明“专注细节者,终能走远”。
不止育赛手,更育“小导师”
鲁班学堂的价值,不止于输送竞赛苗子。“64名新生中,不少人将成为课堂教学的‘小导师’。”张海彪说,经过系统训练后,这些学生能在日常课堂上协助老师指导同学,“既巩固了自身技能,也带动了班级整体水平提升”。
从2019年的第一届到如今的第七届,鲁班学堂像一棵不断生长的树,根系扎在基础技能的土壤里,枝叶伸向竞赛赛场与课堂一线。“我们期待,这64颗‘种子’能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沉淀力量,未来无论是站上赛场摘金夺银,还是成为班级里的‘技能带头人’,都是对‘鲁班精神’最好的传承。”东阳市职教中心党总支书记张华伟的话语里,满是对新生的期许。(浙江省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