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来了家里人
时间:2025-09-29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这些模型都是我们亲手做的,而且我们还在技能比赛中拿了奖!如果不是来到这里学习,我大概都不会知道有这样的设备和技术。”在北仑职高就读的美姑学生切吉牛格自信地用熟悉的家乡话向美姑来的“家里人”介绍着自己的专业作品。

9月25日,美姑县委副书记、县长朱华率领的党政代表团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东海之滨的北仑职高,看望在这里求学的美姑学子。

校园里,秋日的阳光洒在每一张笑脸上。对于这些从大凉山走出来的孩子来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家乡的“家里人”来了。

“在这里,我们有了第二个家”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俄其牛伍动情地说:“刚来时,我们也怕不习惯这里的生活,也会想念家乡的坨坨肉、折耳根。但现在,北仑职高已经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

这个“家”的温暖体现在点点滴滴。学校为每一名美姑学生配备了由党员教师、班主任、宿管阿姨、同班同学组成的4人导师团队。学生处副主任张淇宁老师记得,有次深夜一名凉山学生突发高烧,宿管阿姨第一时间发现并陪同就医,“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着急”。

美姑县委常委、副县长阿尤石哈在座谈会上感慨地说:“这次来北仑,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学生们的变化之大,看了之后想流泪。北仑职高的结对帮扶工作不仅改变了九十个孩子、九十个家庭,也让更多美姑孩子看到了不一样的希望。”

每逢传统节日,学校也会与社区联合组织凉山学生参加民俗文化活动。两天前,为迎接中秋佳节,美姑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月饼,将对家乡的思念揉进了这小小的饼中。

“老师,尝尝我们做的月饼!”座谈会上,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月饼送到远道而来的家里人的手中。

从看海到跨海:技能改变命运

“我们带学生去梅山港看海,许多孩子第一次见到大海,都很激动。”张淇宁回忆道。而今,这些曾经对海洋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正在学习如何“跨海”成长。

学校依托北仑临港产业优势,为美姑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北仑职高校长宋海浩介绍道:“自2021年开展教育协作以来,我们始终秉承‘凉山所需、宁波所能’的原则,在学生学习生活、技能培养、人文关怀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首批来仑求学的吉拉久体毕业后就成为了宁波龙星物流公司的正式员工,经过一年的工作更是能够成为新实习生们的师傅了。“实习期间,我不仅掌握了服务技能,更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今年,吉拉久体更是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即将进入高校进行深造学习。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校内创业一条街上的“水泊凉山”门店,也已成为凉山学生实践创业的基地。来自美姑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运营管理,售卖凉山特产,学校还组织他们两次赴美姑参与直播助农,在首次直播中就实现销售额突破20万元。

山海相连,教育协作结硕果

自2021年以来,北仑职高已累计接收了5批共90名美姑学子。目前,30名学生已顺利毕业,其中7人选择留仑就业,3人考入大学。16人次在市区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美姑县委副书记、县长朱华寄语学生们:“你们很幸福很幸运,有这样的机会能够来到北仑求学。看到你们的成长很欣慰,也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求学,争取有更多成长有更好的发展,将来也要记得回报社会。”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北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海达在交流中表示,“我们期盼东海之滨的海风能助力这些来自大凉山的孩子拥有燎原的勇气。”

座谈会结束后,美姑代表团成员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学生亲手做的月饼。欢声笑语中,彝语和宁波话交织,山海虽远,心却紧相连。

离别的时刻,阿尤石哈轻轻拍着孩子们的肩膀说:“看到你们在这里成长得这么好,我们就放心了,一定要好好学习。”(葛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