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里格东阳好神奇,好山那个好水金宝地……”在一声声有节奏的“澎吉吉澎,澎吉吉澎”道情筒的拍打声中,熟悉的东阳道情在非遗书场飘荡,吸引一大众赶来聆听的观众,这是东阳道情的金华市级非遗传承人吕强在表演。吕强,浙江东阳横店镇人,1982年出生,2004年师从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洵梅,开始东阳道情的从艺之路,并孜孜以求,将弘扬东阳道情文化当作一生的事业追求,为东阳道情的新时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为东阳电视台新时代文明讲堂主讲人,东阳市曲艺协会主席,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东阳市文联常务理事,金华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道情)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东阳市及金华市“百姓学习之星”。
一、坚守初心,为抢救曲艺奋力保护
东阳道情曾作为东阳优秀的民间艺术,人人耳熟能详,随着新时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从业者屈指可数,且都年事已高,再加上没有演出市场,造成年轻人无人愿学,东阳道情后继无人,东阳道情陷入濒危的困境。当年二十才出头的吕强当时在横店艺术团工作,看到过吴洵梅的表演,深深地为这种表演艺术所吸引,诙谐的摊头戏能够给人们带去欢乐,经典的曲目能够唱尽人间悲欢离合,简简单单的两种乐器怎么能表达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太神奇了!
当他了解到东阳道情的生存现状后,更坚定了学习这门技艺的决心,毅然决定拜吴洵梅为师,踏上从事东阳道情之路。他从最基础的拍道情筒、打竹节开始,再到记背唱词,从简单的滩头戏开始到长长的戏剧唱本。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切都从零开始,他要每天重复枯燥的练习,还要下力气记背唱词,其中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更为关键的是,他的选择起初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认为道情这个行当不能养家糊口,学起来也没什么用。是他的炽热追求与刻苦执着慢慢感化了家人。择一业而终其一生,弘扬道情文化是他的初心,更是他一生的使命!
二、破茧成蝶,为提升技艺近乎痴迷
干一行,就要专一行。为提升自己的道情演唱技艺水平,他除了向师父虚心学习外,还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曲艺培训班提升自己。他花费心思将金华市各县市道情老艺人的道情演唱录成音频放在车里听,随时随地吸收别人的表演技法。2023年,他打听到东阳巍山镇三村有一个道情老艺人吕一方,专程赶到他家拜访,虚心求教。他孜孜以求的态度感动了老艺人,老艺人毫不保留地将现场演唱的传统老曲本道情传授与他。持续两个多月,他往返奔波,完成了足足100多小时的传统老曲本演唱视频记录,废寝忘食地反复揣摩,积累了宝贵的道情文化资源,积蓄了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
为使自己有个表演与学习的平台,2022年3月他将自己家的一楼改造成横店书场,每周六、日晚上坚持演出,吸引了周边的群众。这一坚持就是两年,不知不觉这个曲艺书场的公益演出竟达到了上百场。
2022年5月,东阳非遗中心在卢宅非遗街区成立“非遗书场”,他成为管理运营主要负责人。这为他和东阳的曲艺传承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非遗书场每天晚上演出,一直坚持到现在,为游客和东阳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曲艺表演,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22年10月,《横店书场》《非遗书场》被东阳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授予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道情)传承基地。2019年开始至今,每年组织近20场“非遗一台戏”表演活动,进校园、进乡镇、进社区、进养老院、进部队等,他都是东阳道情表演的主角。据不完全统计,自他登上舞台至今为止每年为东阳群众公益演出上百场东阳道情,至今共计上千场。
三、守正创新,为三乡一城宣传赋能
吕强一直醉心于东阳道情的学习,在道情发展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道情渔鼓的击打技巧,不断收集传统老曲本为己所用,更是创作了上百篇道情作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宣传东阳“三乡一城”,在文本创作中形成了多个系列,有法律系列、防疫系列、文明系列、消防系列、防诈系列、安全系列、马坦系列等等。创作、编排,导演的道情“最美东阳人”在第二届世界东阳人大会上展演,创编导的道情“一代报人邵飘萍”带领徒弟学生在东阳婺剧院演出,创编导的道情“欢天喜地庆丰收”在农民丰收节浙江省主会场寀卢展演。为了更好传承学习东阳道情,自2019年2月进入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2021年成为浙江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专家库人选。2021年被东阳市文学艺术界推荐唯一一个首届“东阳市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候选人。自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四年被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评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
四、热心公益,为后继有人倾囊相授
吕强除了在作品上推陈出新,更热心社会公益,通过非遗进校园、体验培训讲座等方式,积极推动非遗活化传承。在东阳市横店小学教育集团南上湖校区、东阳市建澜小学、东阳市飘萍小学、东阳市吴宁一小、横店二小、湖溪小学、东阳市法院暑期班、爱心联盟暑期班、非遗学堂以及多个幼儿园进行道情教学。并于2019年7月起至2021年7月被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聘请为非遗学堂讲师,2020年1月开始成为东阳电视台新时代文明讲堂主讲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被中共马宅镇委员会、马宅镇人民镇府聘请为“乡风文明大讲堂”讲师团成员,2021年4月被东阳市建澜小学聘请为道情社团非遗学堂道情老师,2022年11月开始至今被东阳市飘萍小学聘请为道情社团非遗学堂道情老师,为非遗活化传承做出了有益探索。
同时,他还是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编委,参与编撰《东阳歌谣谚语卷》《乡间遗韵》《东阳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等书籍,为每期东阳文联出版的东阳文艺东风撰写曲艺篇,为挖掘保护东阳优秀地方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吕强,一位东阳道情的年轻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热爱,什么叫做坚守。“道情”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他既做到了“守得住”,还结合新时代需求,让地方特色非遗技艺“更新鲜”,让这样有创意又有新意的文化传承,重新富有人间烟火气,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东阳“道情”活化传承,他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