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1岁的江立康老先生说:“外国人能造的乐器,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能造。”他是中国电吹管的发明人,也是浙江开放大学温岭学院雅思乐电吹管学共体的学习导师。虽是古稀老人,但他坚信,热爱是生活的核心,也是生命的内在动力,凭着这股精神,他不断克服困难,发明出中国电吹管,并于2021年12月成功申请专利。
一、自发研制电吹管
江立康从小酷爱音乐,退休后的他不满于安逸的生活,决心学会一种乐器,用音乐填满自己的空闲时间。他先后学了一段时间的葫芦丝和萨克斯,发现葫芦丝的音域太窄,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而萨克斯的指法对于老年人来说过于复杂,对肺活量要求较高,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重庆的公园里碰见有人在吹奏一种闻所未闻的乐器,优美的声音不禁让他停下脚步。听那位老师介绍了吹奏方法后,江老先生尝试自己接过手吹奏,在二胡和萨克斯的演奏经验加持下,没多久便吹得像模像样,他甚是欢喜,却只在老师口中知道该乐器名为电子管,并无其他更多消息。
“当时,电子管比较少见,会的人很少。日本那边较早发明,市场接近于被垄断的状态,而且售价昂贵,动辄上万。既然外国人能发明电子管,中国人一定也可以,还要比他们研究得更彻底。”有了这个念头后,江老先生便动手将自己花了7000元买的电子管一一拆解,仔细研究其中的构造原理。熟悉构造后,他又开动脑筋,想将电子琴的八度浓缩转换到电子管里去。在儿子及其同学的帮助下,拥有六个按键、却包含电子琴八度的电子管横空出世,而这道难关的突破,用了整整5年时间。
第一支电子管研发成功后,江立康将其改名为电吹管,并申请专利,标志着国产电吹管系列的诞生。顺利发明后,该如何让大家认识这一新生乐器?于是,他选择教厂里一位70岁的老同志吹奏,没有任何乐理知识的老人家一学就会。此后,他便坚持将自己的电吹管送给老人们吹,一个个地教,在学员扩大到一定规模后,江立康被聘为浙江开放大学温岭学院雅思乐电吹管学共体的学习导师,开班授课,开启了推广电吹管的历程。
二、带领大家学习电吹管
“电吹管音色多变,吹奏技巧简单,而且还能插着耳机使用,一个人在家练,既不扰民又能享受音乐的乐趣,非常适合老年人。”江立康介绍道,经过多年耕耘,目前电吹管爱好者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老年人不讲究高深的艺术造诣,只要玩得开心就好,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宗旨。”
“我今年84岁了,一点乐理知识都不懂,在老年大学接触到这个乐器,学了一阶段后觉得非常有意思,现在能吹出很多乐曲了!”蔡冬领在邻居阿婆的介绍下,加入了江老先生组建的老年电吹管乐队。经过两年的学习,她已经成为了乐队中坚力量,闲暇之余与大家一起去各个社区演出,为更多人带去欢乐。蔡冬领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她在79岁的时候,女婿不幸去世,她一直走不出失去亲人的阴影,后来很多身边的姐妹叫她出来学习电吹管,一开始她不愿意出来,经过几次学习后,她发现自己心情逐渐好㔹了,人也逐渐开朗起来,现在她是乐队中最积极的一个,实现了自我疗愈。
江立康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开放大学的平台,把电吹管推广到台州各县市、各乡镇,温岭、玉环、天台、椒江、三门等地都有热爱电吹管的管友,他成立了台州雅思乐管友会,每年自费举办管友联谊会,带动了台州600多名老年管友参加。与开放大学温岭学院等学校合作,举办电吹管学习的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长班制班级共计80多个班级,吸引了近500多名老年爱好者。此外,他还鼓励管友们参加全国的各项演出活动,先后赴厦门、桂林、杭州、绍兴等地,与各地的管友们联欢互动,影响了很大一批人。
他还在温岭市南泉二期工业区自家的厂房内,自筹经费200多万元,购买了大屏幕电视机,音响设备等,兴办了一个公益免费电吹管教学点,每周2次免费为电吹管爱好者提供教学及展演活动,每月吸引超过300多人次的爱好者前来活动。
三、坚持学习不断创新
不固步自封,一直走在突破创新的路上,是江立康的真实写照。电吹管问世至今,也在不断拥抱新技术,截至目前,已经研发升级到第四代。“我自身想法有限,在第一代电吹管出来后,我就考虑过要跟年轻人一起继续研发,就让学软件的儿子牵头,跟同学们一起组建了一支专门研发电吹管的团队。”江立康介绍说,近阶段,研发团队尝试更换电吹管的核心芯片、双高精度传感器、高敏触摸按键等,使电吹管的音色更细腻、音质更动人。
江立康及其团队已然成为中国电吹管行业的领军人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精彩过程。“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有五六十家电吹管工厂,已经为成千上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江立康表示,将继续致力于电吹管行业的发展与创新,让中国电吹管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更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