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下午,海宁市2025“潮·未来”中秋民间扎灯比赛在浙江海宁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举行。作为今年中秋系列文化活动的重点环节,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市中小学、灯彩爱好者等百余人积极参与,共同在动手制作中感受非遗魅力,传承传统技艺,营造出浓郁温馨的节日氛围。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灯彩传承教学基地的师生20人参加了本次比赛。师生们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日夜制作,成功完成了传统宫灯、方胜灯及创意花灯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现场顺利完成最后的制作。
在比赛现场,孙杰、寿斌杰及费志涛三位非遗传承人精心指导,一盏盏造型各异、制作精美的灯彩在夜幕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引得评委们纷纷驻足点评。
最终,来自工美248的吴禹汐、工美258吴伊琳两位同学获“最佳人气奖”、工美248徐洁、工美259刘静宜、工美259徐博雅、工美259易朔槿等4人获“最佳传承奖”、工美248朱一览获“最佳创意奖”,其余12位同学均获得优秀奖的佳绩。
据悉,本次活动由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海宁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海宁市硖石街道办事处主办,海宁市文化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硖石街道党建办、海宁华灯会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承办,海宁市硖石灯彩研究会协办。
大赛现场热闹非凡,组委会精心准备了各式制作材料,让参赛选手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能发挥创意。在一个小时的手工制作过程中,参赛选手创意频出。传承人则穿梭在每个选手之间,耐心指导技巧。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其乐融融。一盏盏造型别致、寓意团圆和美的灯笼陆续完成,展现了民间手工艺的包容与创新。经过专业评审从技艺传承、创意设计、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多维度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最佳传承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等多个奖项。
制作环节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迎灯快闪”活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百余名选手手提自制灯笼,从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出发,沿着青石板路缓缓行进。五彩缤纷的灯笼组成一条流光溢彩的长龙,与古街的飞檐翘角、红灯笼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人的中秋夜景图。
本次扎灯大赛不仅让同学们接触并学习了硖石灯彩这一传统技艺,通过参加全市的大赛这一平台向各级非遗传承人学习的机会,又以互动展览等丰富的形式向全社会展示了海职高非遗传承教学的成果。硖石灯彩非遗技艺“见人见物见生活”,在新时代的年轻人群当中焕发新的光彩。(寿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