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美智创兴园”品牌多元推进的征程中,留下街道社区学校(下称“社区学校”)以“活动节日设计”为抓手,串联队伍培养、场地建设与课程实施。近日,“科技体验周”精彩启幕,学校接连推出无人机、外骨骼机器人两大科技体验活动,既为品牌实践注入鲜活动能,更以创新形式开启新学期,延续了此前“科技+人文”的品牌内核与“服务居民”的核心宗旨。
科技首秀:无人机升空居民学员解锁“空中新视角”
“大家先稳住遥控器,左手轻推控制升降,右手微调调整方向,别着急,慢慢找感觉!”无人机教学专家浙江科技大学杨老师手持设备,在社区学校科技体验区为居民与学员们做实操示范。作为“科技体验周”的核心活动,无人机体验在杨老师与学校的协同组织下热闹开场——不少居民到场,围在操作区观望,还有学员拿出笔记本记录操作要点,期待亲手尝试。
活动中,杨老师先通过手提电脑短片拆解无人机飞行原理与安全规范,再指导实操:从基础的起飞悬停,到进阶的短距离航线规划,居民与学员们听得专注、练得投入。“以前总在新闻里看无人机拍风景,今天自己操控,屏幕里影像都看得清清楚楚!”社区居民王阿姨操控无人机时,兴奋地向身边人展示画面。学员小周反复练习“定点悬停”,成功后分享:“原来无人机不仅能玩,还能帮社区做巡检、拍活动,科技真的能帮上生活的忙!”
杨老师准备了操作手册,还通过拼装模型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机械结构。这场充满趣味的科技体验,既让参与者收获了实操技能,更让“和美智创兴园”品牌“科技赋能生活”的理念变得可触可感。
焦点接续:外骨骼机器人登场学管委带队玩转“智能助力”
留下街道社区学校里,外骨骼机器人体验区成了新的“人气打卡点”——学管委成员率先穿戴设备进行示范,弯腰、行走、转身动作流畅,引得围观居民连连惊叹;随后,学校组织居民和学员分批组织体验,杭州智元研究院工作人员则在旁逐人讲解设备原理:“这就像给身体加了‘智能助力衣’,传感器能感知动作幅度,帮大家减轻行走时的腿部负担,特别适合需要康复训练的老人。”
社区居民张阿姨今年68岁,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缓慢穿戴好设备,试着走了十几米后停下,笑着说:“平时走几步就觉得腿酸,穿上这个感觉脚下轻了不少,要是社区以后能常有这种体验,我们老年人也能多接触新鲜科技!”学员们则对设备的“科技感”充满好奇,围着工作人员追问“传感器怎么识别动作”“能不能调整助力大小”,现场提问声、讨论声此起彼伏。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理解设备价值,学校还设置“应用案例展板”,展示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机构、康复中心的实际用途;学管委成员更是主动分享前期培训学到的知识,帮居民解答“操作时要不要用力”“哪些情况不适合体验”等疑问。从示范到指导,从讲解到答疑,学管委与智元研究院工作人员的专业配合,让每位参与者都能安全、充分地感受“黑科技”的魅力,不少人体验后还在留言本上写下感言:“原来科技可以这么贴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双场联动:体验周绘就品牌实践新图景
学校此次“科技体验周”串联起“和美智创兴园”品牌“多元推进”的核心逻辑:从邀请无人机专家、培训学管委队伍的“队伍培养”,到依托科技体验区、设置专属活动角的“场地建设”,再到设计“原理讲解+实操体验+延伸拓展”的“课程实施”,两场活动既是品牌实践的重要一环,更以创新形式替代传统开学仪式,点燃了居民与学员的新学期学习热情。
社区学校负责人表示,“科技体验周”的双场活动只是起点,后续还将结合居民需求,推出AI绘画、智能机器人互动等主题体验,持续丰富品牌实践场景:“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小而精’的活动,让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能走进日常生活的助力;更希望每一场体验都成为品牌建设的‘小基石’,让‘和美智创兴园’真正扎根社区、服务居民。”
从跨区域交流分享经验,到街校协同深化资源,再到如今以“科技体验周”激活品牌活力,社区学校在“和美智创兴园”的建设征程上步履不停。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多元推进”为路径,用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科技活动,为居民搭建学习平台,为留下社区教育品牌续写精彩篇章。(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社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