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赛捷报:永康职技校朱若天、应玲艳老师全国展评获佳绩
时间:2025-10-30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10月24日至27日,2025年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在青岛举行。在这场代表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高水平的国家级舞台上,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两位老师历经市赛、省赛层层选拔,最终凭借独具匠心的课程设计与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全国赛场脱颖而出,朱若天老师荣获历史学科典型案例并作现场展示,应玲艳老师荣获语文学科展示案例,充分展现出永康职技校教师在课程改革前沿的探索力量。

一粒种子,照见文明交融的课堂叙事

朱若天老师的《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中古时期的非洲》,以咖啡豆的全球旅程为线索,串联起中古非洲与当代中国的文明对话。她从一粒非洲咖啡豆的传播史出发,延伸至袁隆平水稻种子对世界的贡献,在“种子”的意象中构建出一套理解文明交流的课堂范式。她的课堂不只是历史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思维训练——通过小物种窥见大历史,在追溯与对比中,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人文关怀。

一段声音,重塑经典文学的当代表达

应玲艳老师则以《“凡人有感”播客节目制作——<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出一条经典文学与数字媒介融合的教学新路径。她以“新奇感—刺挠感—成就感”为教学逻辑,引导学生从被动阅读走向主动创作。在播客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文本的旁观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一设计让《平凡的世界》在声音中重生,也让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实践场域。

以课堂革命,回应职业教育的素养呼唤

最终,朱若天老师荣获历史学科典型案例并作现场展示,应玲艳老师获语文学科展示案例。这两份成绩背后,是永康职技校教师在职业教育转型中的自觉思考与主动回应——当技能与素养并重成为共识,公共基础课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支点?他们的实践给出了一种答案:历史课可以成为思维训练的载体,语文课可以成为表达实践的舞台。

从咖啡豆到稻种,从文本到声音,教育的形式在变,但育人的本质未移。这两堂课,不仅是教学技巧的展示,更是教育理念的具象表达。它们证明,真正有力量的课堂,始于知识,成于思维,终于素养。

未来,永康职技校将继续鼓励教师打破学科边界、重构课堂形态,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丰富且深刻的教育现场,在这场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革命中,走出一条属于永康职技校的创新之路。(傅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