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理解和践行新课标下初中社会法治学科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新路径,10月21日至29日,长兴县共有65名社会法治学科教师参与24学分新教材专题培训。
专题讲座明方向
吴兴区初中社会法治教研员杨继明老师以《从“教的设计”到“学的发生”——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为题,为参训教师提供了一场丰富、深入浅出的讲座。杨老师指出教师身份需要从“讲师”向“导师”升级,需要压缩教师的讲授时间,扩展自主探究的时间,拓展协作学习的空间,提倡教与学双向赋能。他强调教师转变角色的关键是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推动教学理念更新,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反馈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安吉县初中社会法治教研员丁爱国老师以《守正创新,依标执教——略谈对统编历史新教材和常态教学的几点认识》为题作讲座,丁老师围绕三大要点展开阐述:首先,介绍八上历史新教材修订的总体变化概况——专题史融入通史、课次精简合并以及各单元内容具体修订;其次,他强调教师需要关注近代史中相应的宏观认识和重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最后,丁老师指出教师应依标执教,注重历史四大联系,着重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教材解读促提升
叶琴、罗慧君、马娉等8位骨干教师,聚焦新课标,对标新教材,对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国历史和地理三门学科的教材进行了单元解读,他们从教材变动的理由、变动的内容、新课标与素养的关联度、教材内容整合和梳理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同时还结合授课技巧、情境创设、活动开展等方面为参训教师展示了可操作性的素材,赋能新教材教学。
最后,长兴县初中社会法治学科教研员张毅赟老师作新教材解读总结,他指出上好新教材的重中之重是教师应该基于教材编写意图和中考考纲开展教学,强调教师需用好作业本做学案、结合时政热点融入新教材教学,方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观摩强技能
实验中学孟艳执教七年级历史《解密大秦兴亡》,以文物“考古”活动引导学生剖析秦朝“大一统之兴”与“暴政之亡”,深化以民为本治国理念认知。和平中学季家琪通过《何以文明,且看良渚》史料实证教学,揭示农业进步、阶级分化与国家形态作为文明标志的核心要素,激发中华文明自豪感。古城中学李炎炎执教的《河流与湖泊中的长江》运用地理模具与分组实践,强化学生对长江水文特征的空间感知力。小浦中学杨璐带来课程《认识生命》,她通过设计三层递进式任务,培育生命敬畏意识与健全人格素养。四节示范课集中展现史料实证、地理实践力、价值塑造等教学创新,课后开展书面评课,聚焦课程设计优化。


名师引领启新思
吕山中学周萍萍老师以《从“课堂”到“论文”:公开课的深度反思与论文转化的路径》为主题,从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实践优化、教研价值辐射三重维度,论证公开课转化为论文的可行性。周老师为参训教师凝练出“立体定论—回溯整理—建构谋篇—打磨润色”四步公开课转化论文的方法论,为教师实现教学研一体化提供范式参考。和平中学李侦老师以《从“新”开始:找准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读的教学基准点》作专题发言,从“明确板块构成和创新本质解码”到“凸显核心功能与板块价值锚定”双维度,指导参训教师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迭代逻辑。


此次培训结合理论引领与实践展示,为长兴县社会法治学科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专题讲座、教材解读、课堂观摩和名师引领等多种形式,深化了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与应用,为推进长兴县初中社会法治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杨承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