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研组围绕“AI+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主题,开展了一次注重实效、聚焦过程的观评课活动。活动以“转变评课观念”为导向,强调从“评教”转向“察学”,从“炫技”转向“促学”,重点探讨AI·1如何真正助力学生逻辑思维与职业素养的提升。
课堂实践:AI为用,学生为本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陈易阶老师在《议论要有逻辑》写作课上,引导学生借鉴《师说》的论证结构构建文章,并借助AI写作工具进行实时修改。课堂不追求技术展示的流畅,而是关注学生是否通过AI反馈清晰了逻辑层次、优化了表达结构。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蒋胜楠老师在《拿来主义》阅读课中,以“早早读”政策为思辨素材,引导学生使用“归因—后果”等分析工具进行理性驳论。将鲁迅的“拿来”智慧真正化为己用,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在复杂情境中形成有条理的表达。

研讨聚焦:循证评课,流程重构
在评课环节,教研组依据四项核心原则展开讨论:
1.察学效:重点关注学生在AI辅助下是否“更会学”,例如写作中的逻辑意识是否增强;
2.评实效:审视AI工具是否为教学痛点提供了“非用不可”的解决方案;
3.观全程:评课视野延伸至课前任务设计、课中引导与课后巩固,考察AI是否优化了教学全流程;
4.重素养:结合中职特点,评价AI是否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处理、理性表达等职业能力。
执教教师首先进行自评,阐述其选用AI工具的原因与预期达成的学情改变。随后,各小组围绕观测点展开证据式讨论。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张金熙校长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的深度与价值,认为教师们的点评精准到位,切实抓住了“以学定教、以技术赋能素养”的核心。最后,龙湾区教研员陈育文老师结合课例,系统梳理了AI赋能下教师备课与上课的十大关键环节,强调技术应服务于教学设计而非替代教师角色。


活动价值:探索真实、有效的智慧课堂路径
本次活动摒弃对“完美课堂”的追求,转向关注技术融合中的真实问题与生成经验,为构建“教师引导、技术赋能、学生主体”的中职语文课堂提供了扎实的研讨案例,是学校在推进智能教学深化应用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严丹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