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的同学们循着非遗的足迹,再次走进这座千年古村。这一次,他们以画笔为媒,在油纸伞面上勾勒传统纹样,在风筝骨架上挥洒创意色彩,开启了一场手绘技艺与传统工艺的深度对话。

古今交汇,沉浸式体验文化变迁
第一站,同学们首先来到了双源馆,动态流媒体技术将潞村千年变迁史娓娓道来。同学们沉浸在光影交织的时空长廊中,目睹着这片土地如何从古老的钱山漾文化走向现代文明。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传统服饰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为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看到传统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让我意识到设计不仅是创造新事物,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再造。”一位同学在体验后分享道。这种跨越千年的对话,让同学们领悟到服装设计不仅是美学表达,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伞上生花,绘就色彩理论的实践课堂
在手绘油纸伞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将服装设计中的色彩理论与图案设计知识巧妙运用于传统工艺。一笔一划间,朵朵繁花在伞面上渐次绽放,对称的构图、和谐的配色,无不体现着同学们在专业课堂上学到的美学素养。
“在油纸伞上作画与在布料上设计图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位正专注调色的同学分享道,“色彩的浓淡变化、图案的布局节奏,都需要遵循同样的美学规律。但传统油纸伞的独特质感,又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这一刻,古老的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在伞面上完美交融。
风筝乘风,传统技艺中的设计思维
自制手绘风筝活动则将学生们的创意带向了更广阔的天空。从风筝的造型设计到图案绘制,同学们充分运用服装设计中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搭配技巧。每一个风筝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承载着每位“设计师”的美学理念与文化理解。
当同学们将自己亲手绘制的风筝放飞上天,这不仅是对制作成果的检验,更象征着创意与梦想的翱翔。“看着自己设计的风筝在天空中飞舞,我突然理解了什么是‘让设计活起来’。”一位同学拉着风筝线感慨道,“好的设计就应该这样——既有扎实的根基,又能自由飞翔。”
以古为新,设计探源
这次潞村研学之旅,是“非遗系列”研学的第二篇章。通过手绘油纸伞和手绘风筝这两项极具代表性的非遗体验,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艺术表现力,更在实践过程中领悟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交融的无限可能。
从伞面的精致花纹到风筝的灵动造型,从色彩的搭配美学到图案的对称法则,这些看似传统的技艺,恰恰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当同学们手执画笔,在传统器物上描绘当代美学时,他们正在做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创新。
非遗不老,历久弥新。随着“非遗系列”研学的持续推进,服装设计专业的学子们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一座创意的桥梁。而这桥梁的每一块砖石,都凝聚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对现代设计的思考——这思考,将随着放飞的风筝,抵达更远的天空。(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