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承古今传薪火 绿绘未来育新人
——浙江开放大学余杭学院携手传梭博物馆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实践教育活动
时间:2025-05-15 来源:杭州闲林职业高级中学公众号

初夏时节,生机盎然。5月13日,浙江开放大学余杭学院(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联合传梭博物馆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传承实践教育活动。

棉承古今,绿绘未来。活动以棉花种植为切入点,通过沉浸式劳动实践、非遗技艺体验和生态教育,百余名园林技术专业师生在田间地头触摸中华农耕文明脉络、感受传统纺织文化的魅力,开启了一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非遗文化探索之旅。

产教融合谱新篇 活态传承的魅力

产教融合,共赴美好。活动伊始,浙江开放大学余杭学院(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院长包胡凌泰代表学院向传梭博物馆馆长郑芬兰女士授牌,开启院馆深度合作新篇章。包胡凌泰表示:“以棉花为媒,我们不仅要传承‘耕织传家’的千年智慧,更要探索非遗教育的当代转化路径。”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专家董正中带来的棉花种植技艺课,从《农政全书》的古代植棉技法到现代生态农业、从棉花选种与土地准备到播种覆膜技术……丰富的棉花种植技能讲解为师生们拓展了知识边界,激发了学农爱农、非遗传扬的热情与激情。

 

躬耕棉田悟匠心 鲜活的劳动教育

“注意棉籽要深埋才能保墒,以2~3cm为宜。”“覆膜也有大讲究,白色面须朝上反射光,而黑色面则须朝下以抑草、增温,注意边缘要压实。”在棉田种植区,同学们在专业人员及教师们指导下亲历棉花种植全流程,翻土、播种、覆膜、浇水……

 

非遗技艺薪火传 从棉田到指尖的文化之旅

午后活动转入非遗技艺体验环节。土布香囊制作课上,非遗传承老师首先演示了传统香囊的制作工艺。同学们认真学习穿针引线,将棉花填充进香囊,其间再包裹中草药粉等,缝制出一个个寓意吉祥的非遗香囊。

纺织体验区更是热闹非凡。古老的腰机与现代织机同台展示,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我国纺织技艺的千年演变。随后,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纺线、织布。“太神奇了,一团棉花居然能变成这么结实的线,线又能变成这么平整的布。”23园林班的李同学兴奋地说。

 

博物馆内寻根脉 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传梭博物馆内珍藏的不同国家与民族的纺织物料等展品十分丰富,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在馆内寻根环节,通过听取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纺织技术的发展历程,深刻领悟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夕阳西下,全天活动在收获与感动中圆满结束。同学们带着自己制作的香囊、记录的笔记和满满的收获踏上归程。

金秋时节,师生们相约再聚,体验棉花采摘、纺纱织布的全过程,完成从“田间到衣衫”的文化闭环。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劳动实践课,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洗礼。通过沉浸式体验,同学们增进了对我国传统技艺的了解,又增强了文化自信,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让我们期待这些文化种子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浙江开放大学余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