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你剪的稻谷好像在晒太阳呀!”“奶奶,我们的纸苹果比真的还圆呢!”11月25日下午,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社区学校联动采荷街道文化站、杭州市采荷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一场以“秋韵暖时光,祖孙共学乐”为主题的“一老一小”荷和文化纸艺活动。活动围绕秋日主题,融合非遗剪纸、盘衍纸、三角插纸三大纸艺,打造“祖孙共学、趣味互动、文化传承”的特色场景,祖辈家长与孩子们围坐一堂,在剪刀、彩纸、盘衍纸条的翻飞中,把秋日丰收的喜悦“剪”进作品、“折”进时光。

活动现场,三位“纸艺导师”各显神通。社区大先生翁士熊老师化身“丰收向导”,握着祖辈家长的手传授剪纸秘诀:“剪稻谷要注意穗子的弧度,这样才显得饱满;南瓜的纹路要圆润,透着成熟的感觉。”随着剪刀开合,金黄的稻谷穗、圆滚滚的南瓜、红彤彤的果实陆续成型,祖辈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忍不住和身边的孩子分享:“以前田里收稻谷就是这样,现在用剪刀也能留住丰收啦!”


另一边,上城区社区好老师叶莉囡老师的盘衍纸课堂充满巧思。细长的衍纸条在手指间缠绕、卷曲、粘贴,不一会儿,一束束金黄的麦穗、一穗穗饱满的稻谷就“长”了出来,孩子们捧着作品惊呼:“好像能闻到稻香呀!”华园园老师带来的三角插纸更是让大家眼前一亮,一张张彩色卡纸折成小三角,再耐心拼接组合,一个个立体饱满的纸艺苹果逐渐成型,祖孙俩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折纸,有的负责拼接,默契十足。




活动中,浙江开放大学赵师红博士、杭州社区大学郭维娜、滨江区社区学院叶剑炜老师也来到现场,一边观摩祖辈们的创作,一边交流研讨老少共学组织形式,还不时拿起作品点赞:“这样的代际互动太有意义了,既传承了非遗技艺,又拉近了祖孙感情。”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与教育供给,将其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社区学校此次活动正是对国家政策的生动践行,既以非遗纸艺为载体丰富了“一老一小”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通过代际互动搭建起情感桥梁,更以浙江省社区教育重点实验项目为抓手,为基层“一老一小”教育服务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采荷街道社区学校负责人介绍,“一老一小”荷和文化纸艺项目是浙江省社区教育重点实验项目,希望通过“老少同堂和乐学”这种生动有趣的非遗体验方式,满足“一老一小”的多元学习需求,让老人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创作乐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孩子感受秋天的自然特征与丰收景象,培养观察力与动手能力,通过祖孙协作完成手工创作,增进祖辈与孙辈的沟通与默契,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未来,学校还会继续创新活动形式,以学习换学习,让更多居民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让社区教育成为连接代际、传递温暖的纽带。(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社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