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 25岁
◆曾经的我 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大学学生
◆现在的我 创客公益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奋斗动力 通过咨询的力量让企业的CSR、公益组织的项目,变得更有影响力,真正去解决社会问题。
几天前,微信朋友圈一篇文章被疯转,标题取得噱头十足——《月薪12万,这个90后凭啥拒绝》。作者就是谭亚幸,这个原本在自己世界活得精彩的年轻人,再次被大家关注了。
媒体纷至沓来,谭亚幸却很淡定。创业者、90后、公益、背包客,这些标签很让人艳羡,而他给自己的定义,则更具预见性——inbetweener(夹在中间的人)。
拒绝海岛高薪工作 在绍兴创业授人以渔
留着遮住眉毛的刘海,穿着牛仔裤配T恤,因为一直“奔波”在外,所以他晒得挺黑。见面第一印象:谭亚幸是个小眼睛的90后帅小伙。
微信圈那篇文章标题里所谓拒绝12万月薪工作的事情,发生在谭亚幸大学毕业前夕,他穷游东南亚时在马来西亚的海岛塞舌尔上,四季酒店的老板一眼相中了他,并为这个同时会中文、英文、日文,又能与来自各种文化的人交流的年轻人提供每月2万美元的月薪,这不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吗?说起这段经历,一直眯着眼笑的谭亚幸严肃起来,“我并不喜欢网络上把这件事情当作标题,月薪12万真的不算什么,强调这个显得我很low(水平低下)。”显然,谭亚幸的野心并不在于钱。
他的兴趣在于从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爱折腾爱闯荡的谭亚幸高中毕业后看中了“比较社会与文化”专业,而这个专业目前全世界只有两所大学能够提供相应文凭。他选择了其中的一所——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大学,因此留学日本。而大学期间,谭亚幸又去英国做交换生。
也就是在英国,谭亚幸与CSR触电了。所谓CSR,即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他参与了欧洲最大零售商M&S名为plan A的CSR项目,他们把伦敦街上那些无家可归的底层人民聚集到一起,给予他们培训与食宿。一个月后,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也加入了这个项目,并且比任何人都要卖力,原因则是他们不想再回到无家可归的状态了。
这让谭亚幸第一次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很多公司都有公益预算,但企业对公益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慈善上。”谭亚幸说,很多企业的公益活动停留在捐献一个希望小学,或是带着物资去偏远山区与受助者合个影。
2013年,谭亚幸实施了他的创业计划——创客公益咨询,也就是为企业做社会责任(CSR)的咨询服务。与大多数年轻人踌躇满志要征战北上广不同,谭亚幸明白企业是他的客户,而那些受助对象则是他的用户,绍兴这座三线小城市让他离用户最近。
连续7天“拦截”客户 懂客户带团队样样精通
谭亚幸查阅了网络上公开的企业CSR方案,分析整理自己之前参与的CSR项目。三个人的创业团队闭关整整半个月,或讨论,或思考,方案终于有了。那么第一个客户呢?
谭亚幸了解到银行A每年都有CSR项目。他在银行的地下车库连续一个礼拜“拦截”行长,表示愿意免费为他们的CSR做咨询。行长对这个毛头小子不以为然,连续六天,谭亚幸都被保安“请”走了。
到了第七天,谭亚幸穿上了西装出现在行长面前,之前六天他可不只忙着与保安周旋,谭亚幸和他的团队已经针对银行的CSR项目完成了市场调研。当一份完整的咨询报告递到行长手里,谭亚幸也被请到了办公室细聊。
第一个客户搞定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上门。事实上,这个年轻人能够把自己迅速调整到让对方舒服的方式。遇到那些西装革履十分公事公办的客户,他也能一身正装,用自己最专业的语言进行表达;遇到那些很有热情又好为人师的客户,他就会洗耳恭听,扮演学生的角色。“也有客户因为别人的口碑,觉得我很牛逼,我当然也能做出很牛逼的样子哦。”谭亚幸笑了。
现在,项目越来越多,团队里避免不了争论,却没有争吵。创客公益咨询团队共有8个成员,大家在绍兴租了一个大公寓,吃住工作都在这里。项目来时大家全力以赴,若是项目因为企业方面的执行问题失败了,大家也不过叹口气,遗憾一阵,就能马上投入下一个项目中。
大家收入都不错,也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如果有个去云南之类的项目,大家就会抢着去,还有人说愿意让出百分之五的项目分成呢。大家都是贪玩的人。”谭亚幸说。
公益何必纯粹 让所有人受益才是灵魂
创客公益咨询注册了社会企业,他们盈利,却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谭亚幸和他的整个团队,成了公益与商业间的inbetweener。
向企业收费的公益咨询还叫公益吗?谭亚幸的确受到过诘难。但他回答得更加理性:“公益为何需要纯粹?”公益项目原本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的。很多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组织)活不过5年,因为员工每个月只拿一两千工资,全靠热情支撑。而谭亚幸的公司不一样,所有员工都能获得项目分成获得咨询费,一般情况下月薪都上万。
“做CSR咨询需要对公益和商业两者都有敏感度。”谭亚幸说他们的咨询要做的不仅是保证企业的公益基金能花好,还需要保证企业在这个项目中获得良好形象等带来的商业利益。
谭亚幸介绍了近期他们为一家物流公司B做的咨询。这家公司每年会支出60万给员工去慰问环卫工人。
为了用好这笔钱,创客团队用了一周时间去调研,与一些环卫工人细聊上三五个小时后,他们发现,当地大街上80%的垃圾是车窗里丢出来的杂物,而丢杂物的多为外来务工者;环卫工人每天需要工作10个小时,全年无休;他们普遍上了年纪,子女在别的城市打工。
问题汇总下来,他们设计出一套CSR方案,主体部分就是拍一个公益广告。“画面上下分屏幕:上面的城市有打工者随手扔下一些垃圾;垃圾掉到下面的屏幕,年老的环卫工人,可能是这名打工者的父亲,打扫这些垃圾。”政府被这个方案吸引,主动出资拍摄,也有大型汽修公司被感动,表明愿意在自己的门店为这些环卫工人提供休息站。
一个项目下来,所有人都很高兴。团队成员自然不必说,环卫工人也得到了实际的帮助,政府也非常乐意看到社会问题改善。而最高兴的则是这家物流公司B,他们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公益办法,省下了大笔CSR费用。说起这个办法,谭亚幸笑得眯起了眼睛:“我们发现,物流公司来往于城市之间运送快递的卡车上,副驾驶是空的,那么只要拿到他们卡车来往的班次,以及这边环卫工人与子女所住城市的信息,这些副驾驶座就能免费提供给环卫工人,去看他们的子女了。”
如今,谭亚幸会免费为NGO做咨询,也一直在寻找能够公开的公益方案。总结自己目前的状态,用他坦荡荡的话说就是,“没房没车没钱没妹子”。但是切换回靠谱模式,谭亚幸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这份事业,因为这是一份能让所有人高兴的工作。(劳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