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市民实现创业的梦想
时间:2013-08-29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嵊州市社区学院技能培训走出新路子
今年夏季以来,嵊州市持续出现高温天气,气温甚至突破40摄氏度大关。 在这样一个“火烤”的暑期里,市社区学院在教体局、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的支持下,紧贴市场需求,想群众之所想,月嫂、电脑、服装、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开展得风生水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市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帮助市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创业致富的梦想,是我们社区学院的使命。”该校负责人王剑萍这样告诉笔者。
 “越乡嫂”品牌声名远播
 “我虽然做月嫂已有好多年了,几乎没有空的时间,可对于学习深造,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7月月25日,来自嵊州市崇仁镇的高级育婴师培训班学员沈华珍说,“只有精益求精,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金牌月嫂’”。
当问及举办月嫂班的初衷时,王剑萍拿出申请注册的“越乡嫂”商标文件告诉笔者,这个服务类的商标,就是为毕业学员走向市场推荐时用的,是学员的公用品牌。这种由培训学校出面给毕业学员注册一个服务类商标的事,在绍兴乃至浙江省尚属首例。目前,通过互联网宣传、举办推介会、家政公司介绍等途径,“越乡嫂”这个公共品牌,很快在宁波、杭州、上海及深圳等地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眼下,随着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不断深入,婴幼儿及产妇的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80后“荣升”为新手爸爸、妈妈,普遍缺乏育儿经验,隔代育儿又太传统,月嫂一时成为家政市场上的“香饽饽”。该校“月嫂”这个新专业应运而生。
 “每期‘月嫂’培训有120个课时,1个课时40分钟,上课的教师大部分是具有副高职称的知名医生。”该校教务主任刘立民指着墙上张贴的一份培训计划表说,“60%是实践操作课,主要有婴幼儿抚触、沐浴,产妇产后的护理和催乳。40%是理论课,传授产妇的临产前护理指导、七大营养素、剖宫产妇护理等知识。”
据介绍,自去年4月开办“月嫂”专业以来,每期培训班都是“政府买单,免费培训”,参加培训的都是35~50周岁的农村妇女。至今,已有400多人通过培训考取了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持证上岗的“月嫂”。
 “学员在入学时都要经过笔试、面试层层挑选,不但要求身体健康、手脚麻利,还要能读会写,跟得上课程。”班主任夏美英说。
由于嵊州月嫂名声在外,每期培训班学员一毕业,就会被一抢而空。如今,在嵊州、绍兴、杭州一带口碑响亮的月嫂沈华珍,就是第一期母婴护理班的优秀学员。这位普通农村妇女通过学习月嫂的护理技术,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刚刚当上婆婆的嵊州市民张阿姨说:“我家聘用的月嫂品德好、技能强,经过社区学院培训的,就是不一样。一个月付她5000元工资,值!”
 “技术蓝领”走上管理岗位
8月初的一天,嵊州市联艺服装厂分厂厂长刘苏庆正忙着巡回指导50多名工人制作一批出口的演出戏剧服装。她一边忙活,一边向笔者倾吐心声:“如果不是参加社区学院举办的服装高技能培训班,我或许不能从一名普通的缝纫女工成长为企业管理人员。”
刘苏庆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她不仅拿到了证书和职称,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服装制作和企业管理的知识。比如,原来她只懂得平面、传统的缝剪方法,培训后,会进行立体缝剪、特殊面料的应用以及特殊工艺的处理,还会操作CAD软件。
笔者了解到,嵊州市从2009年起就出台了政策,对高技能人才培训给予一定的补助。近三年来,嵊州市政府每年出资100万元,已免费培训各类高技能人才2000多名,其中嵊州市社区学院培训的服装高级工就有415名。
从2010年9月起,该校针对嵊州市服装行业缺少高水平服装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实际,在初级、中级工培训的基础上,推出了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新项目。“参加服装高技能培训,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嵊州市靓利达服饰有限公司技术科长、结业学员俞伟梁说,“自身素质提高了,工作就会游刃有余,无论是提升产品档次,还是提高工作质量,都可派上用场!”
笔者来到服装技师培训现场,学员俞铝萍白天上班,晚上赶来“充电”。“我很高兴能到这里免费学习。获得高级工证书后,我还要考取技师,真正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精湛技能的‘技术蓝领’。”她笑着说。
 “菜单式”培训送到家门口
连日来,该校3楼教室每晚灯火通明,来自各行各业的38名网店经营业主白天参加工作,夜里汇聚在这里,专心致志地听专业教师上课。
今年以来,该校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了解到一些市民希望通过学习文化科技新知识,把日子过得更好。该校针对企业用工和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制定了免费培训特色菜单,主要有服装领带、电子商务、西式糕点、家政、农业种养殖业等26个专业,农民朋友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挑选菜单”参加培训。
像这样在家门口培训农民的做法,在该校屡见不鲜。比如开展送设备、送教师、送技术的“送培下乡”活动,把100多台电动缝纫机、100多台计算机和服装领带原料带到剡湖、鹿山、黄泽等乡镇(街道)的农村,免费举办服装、领带、电脑培训班。今年以来,已培训农民2850名。各种各样的联合培训不断延长了培训链,真正受益的还是农民朋友。
今年49岁的单亚娟与丈夫钟国周是浦口街道故江村的一对农民夫妇,由于缺乏文凭和技能,一直找不到致富的门路。自从参加村里举办的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后,不仅圆了高中梦,还获得了领带技能证书。从此,夫妻俩利用所学知识办起了领带来料加工场,今年预计可创收20来万元。“我能够找到创业的机会,社区学院的免费培训帮了大忙!”单亚娟真诚坦露心迹。(陈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