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国需:欲与故事“白头偕老”
时间:2018-09-17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在余杭区塘栖镇,只要说起听故事、讲故事,大家自然想起丰国需。他现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副主任、余杭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故事派对网站站长、江南故事大王。

丰国需这辈子只做一件事:写故事、讲故事,欲与故事“白头到老”。他从小听着故事长大,非常热衷于讲故事,心中有一种故事情节。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喜欢上阅读,虽初中毕业就下乡,但阅读从未中断。几十年来,始终坚持阅读学习,并从1974年起开始将阅读的成果转化到写作上。1975年发表故事处女作《渔场新苗》,丰国需已发表故事500余篇,100余篇故事获得各种奖项,他的故事作品及他对余杭故事作出的成绩曾连续七届荣获“余杭文艺奖”,成为国内文学界知名的故事作家。其中,《湘湖“十碗头”》获“湘湖故事”全国创作征文大赛一等奖,《狐狸精的传说》获“海燕杯”全国故事征文短篇-等奖,《丰国需故事选》获浙江省民间文学成果一等奖,新故事《看一眼一百万》获得民间文艺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作品奖。

为了更好挖掘塘栖古镇文化,创作更好的故事作品,1991年丰国需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民间故事创作社团——塘栖故事沙龙社团,在塘栖书场讲故事、讲余杭老古话。2002年5月,丰国需与时俱进,和朋友合作在互联网上,创建全国第一家故事专业网站——故事派对网,将故事讲到了互联网上。同年10月,丰国需依托故事派对网,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新故事创作网络培训学校,免费在网上教学,培养了一大批故事创作人才。他还成立故事宣讲团,带领社团成员将“乡村故事会”走进学校、社区,走进农村文化礼堂,每年演出场数达30余场,小故事,大道理,一个个乡土味很浓的故事,让听众在笑声中得到启示,成了活跃在余杭农村文化礼堂中的一支主要宣讲骨干力量,获得了余杭区宣传创新奖。宣讲团每月两次走进区图书馆,举办“美丽洲故事会”,通过故事不断培养新人,培养出许多的故事人才。其中,该社团核心成员纪莹莹、徐永革、孙惠华、詹海洁、曹燕等在全国、省、市级讲故事比赛中都获得过各种奖项,因此,2017年塘栖故事沙龙社团获得“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称号。

从2006年起,丰国需借助了故事派对网这个网络平台,配合余杭区纪委连续举办了四届浙江廉政故事大奖赛,将讲故事这种古老而传统的民族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17年3月,余杭赢得了两块响当当的国字号文艺品牌: “中国故事之乡”“中国新故事创作基地”。

丰国需喜爱故事创作、民俗研究、民间文学搜集整理,1971年他因“上山下乡”来到了塘栖的,从此便在塘栖“生根、开花、结果”了。在塘栖这个底蕴深厚的江南古镇,他开始爱上民间文学。四十多年来,他走访了余杭大部分村落、数以百计的老人,积累了大量有关余杭的口述资料,先后出版了《塘栖风俗》《推开新故事创作之门》《余杭滚灯》《余杭老古话》《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等多部书籍。

随着岁月的流逝,丰国需已年过花甲。他的工作重心开始慢慢地放在了辅导故事爱好者写故事、讲故事上,放在了带徒弟、带学生上。他不但利用互联网带出了各地的学生,而且还在余杭带出了一帮写故事、讲故事的弟子:学生纪莹莹、徐永革、孙惠华、詹海洁、曹燕等在全国各类讲故事比赛中获奖无数,其中,孙惠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全国的“故事家”称号。

丰国需热爱他的故事事业,欲与故事“白头到老”,这既是他的承诺,也是他的行动。(人物系2018年“浙江省百姓学习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