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非终考 放眼计长远
时间:2020-08-0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今年的高考算得上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特殊的一次,高考成绩公布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家长如何避免大喜大悲,辩证对待孩子的高考分数和大学录取?关键要从动态和发展的视角看待孩子,为孩子计长远。

美国ETS测试专家早就指出,没有任何一项测试能全面考核考生的知识和技能。不管高考命题专家如何专业、如何敬业,都不可能在一套试卷里全方位地考查出每一个考生的知识和能力。家长需要对高考持有理智的认知:考得好固然值得高兴,但不可因此以为孩子全面优秀;没考好不必绝望,更不要以为孩子从此各种不行。

从国际教育界对大学教育的界定来看,本科教育属于通识教育,除了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外,通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课程是任何一所正规大学都有能力做到的。

当今是学习型社会,成才的道路丰富多元,高考不再是所谓的“一考定终身”“一考定成败”。没考好,以后可以进研究生院继续深造,给自己再次提升和重新开始的机会;没考上,未必不能另辟蹊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重新定位人生目标,一步一步通过努力去改变命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成就“英雄不问出处”的传奇。

孩子的发展与成长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次百米冲刺。著名的特尔曼研究跨75年之久,结果证明,决定人生是否成功的,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内驱力、意志力和坚毅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习惯的是跟着老师学,上了大学则要“修行在自己”,更多靠孩子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

如果孩子品行端正、乐于助人、良善友爱、谦卑敦厚、坚韧不拔,即便高考不理想,家长也不必惊慌失措,因为这些品格是成功人生的必备条件,具备这些品格的孩子,必然在今后的生活中走得很远很远。

如果孩子投机取巧、自私自利、避重就轻、言行不一、功利世故,即便考得再好也不值得沾沾自喜,因为这些特质必然会成为他发展成长中的障碍,阻止孩子的进步,使之很难取得成就,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终身学习社会垂爱的是不畏艰难、勇于攀登、一直坚持学习的人。人才是国力的保障,各行各业都越来越重视人才。将来接受职场的拣选时,大家都重新站在起跑线上,面临重新洗牌,用人单位在乎的,是求职者此刻的才能而非几年前的分数。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众妙之门,玄之又玄”。考出优秀成绩的孩子,要理性对待高分和名校带来的光环和荣耀,切忌滋生骄傲自满情绪,消耗斗志。而高考失利、学校不理想,却可能成为孩子的成长拐点,激发孩子的斗志。

考得不理想要不要复读?是否耗费整整一年的宝贵光阴,再次承受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甚至导致“一人复读,全家不安”,一定要三思而行。倒是可以给自己一个“间隔年”(Gap a year),走进社会去工作、到需要的地方去志愿服务、旅行游学、做自己一直想做但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等。用一年的时间去从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有助于明确今后的人生目标

成长永远不能一蹴而就,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孩子一直在改变。一直不变的,是孩子对父母的“向亲性”,是所有孩子都很在乎父母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家长要好好珍惜孩子尚在身边的短暂时光,鼓励孩子放眼未来、放大格局。同时,高考结束意味着放飞孩子的开始,家长要从主体责任人退居为孩子身后的目送者,要训练孩子离家上大学的独立性和生活能力,最好能认认真真地给孩子写封信,寄托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和叮咛。(贾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