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解读
时间:2021-03-09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35期

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作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已历经十年发展历程,是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虽然这项赛事已成为一项常规的年度工作,但在关注内涵、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深化改革阶段,在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影响的特殊时期,2020年8月13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0〕18号),公布了《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导向明晰、特征突显、要求具体,主要呈现以下三大鲜明特点。

一、因势而谋,贯彻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发挥教学比赛的引擎作用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强调四个“引导”、突出四个“促进”。

(一)贯彻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强调四个“引导”

一是引导学校和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强调参赛作品要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要求教学内容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做到以德为先、以德励才、以德成才,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引导学校师生在更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强调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和资源提供等;要求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经验,推动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

三是引导各地各学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教师个体成长与教学团队建设结合、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并重、专职与兼职优化的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选用高质量教材、高水平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科学规范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创优因材施教、教学评价。

四是引导各地各学校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对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学习、实践与研究,全面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发挥教学比赛的引擎作用,突出四个“促进”

一是促进教师的教。《方案》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要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强调专业(技能)课程应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促进教师转变身份,由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二是促进学生的学。《方案》要求教学活动要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促进学生转变行为,由知识、技能、态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收集、知识加工和情感体验的主动建构者。

三是促进教学改革。《方案》强调思政课程要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创优建设,公共基础课程应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专业(技能)课程应基于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课程组织与重构,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通过比赛促进教学改革。

四是促进队伍建设。《方案》鼓励国家级和省级的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队参赛,鼓励校企合作、支持东西协作;强调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和老中青传帮带作用,通过比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二、应势而变,紧扣教育发展文件精神,服务职教改革中心工作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顺应形势要求、围绕中心工作,以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宗旨,以支撑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聚焦四个“落实”、着眼四个“推动”。

(一)紧扣教育发展的文件精神,聚焦四个“落实”

一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要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注重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劳动自豪感;《方案》鼓励提交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专题设计的作品参赛。

二是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精神,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好在线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逐步适应和掌握在线学习模式,增强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吸收和构建知识的能力,做好返校教学衔接;《方案》要求统筹比赛各项准备工作,不具备现场授课条件的,课堂实录视频应真实反映线上教学情况。

三是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相关要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相关课程标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班级学生特点和职业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做好课程教学设计。

四是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教材的选用和使用遵循以下要求。一是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二是中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须在教育部发布的国家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三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和中、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从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

(二)服务职教改革的中心工作,着眼四个“推动”

一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方案》要求参赛教学内容要关注有关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专业(技能)课程要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企业兼职教师参赛。

二是推动教学标准落地。《方案》要求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鼓励各代表队推荐落实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实施教学的参赛作品。

三是推动技术资源应用。《方案》要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进一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组织教育教学,关注教与学全过程信息采集,进行考核与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以提高教学管理成效、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四是推动类型教育发展。《方案》首次明确五年制高职前三年课程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后二年课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课程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组比赛,主动回应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三、顺势而为,明确全国比赛的内涵要求,强调各级赛事的规范组织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越来越受到职业院校、广大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学能力比赛执委会在总结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基础上,广泛听取职业院校、参赛教师、教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修订完善比赛方案,及时改进以往个别作品在准备和呈现时出现的不足与差错,并要求各地及有关单位举办好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强化四个“特性”、落实四个“完善”。

(一)明确全国比赛的内涵要求,强化四个“特性”

一是强化“整体性”。《方案》要求提交的4份参赛文档材料、3~4段参赛视频材料以及决赛时的3项展示和答辩,既有区隔又有关联,从不同角度全面考察参赛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其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撰写教案的依据,课堂实录视频是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实施报告是整体教学活动的总结;决赛时的教学实施报告介绍进一步考察教师对教学总结的凝练提升,无学生教学展示着重考察教师讲授(示教)的基本功,答辩则是深入考察对教学实践所涉及理论、方法、技术等的理解能力,以及参赛教学团队的思辨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是强化“规范性”。《方案》进一步明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基本依据和规范要求;强调教案要“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应当侧重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处理、教学活动及安排”,对每份教案的学时容量提出了原则要求。对每段课堂实录视频文件也明确以“教案序号+教学活动名称”分别命名。要求决赛时的两段无学生教学展示可以是“新知讲解、示范操作、学习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小结等”。统一要求决赛时评委提出3个问题,应包括参赛作品所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

三是强化“真实性”。《方案》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明确针对某年级某个专业某类生源,明确参赛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期安排;课程标准应附有某一班级的授课计划表,其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的课程要符合疫情防控不同时段的授课方式要求;教案应是实际使用的,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够支撑教学目标实现;课堂实录视频应在实际教学场所(含顶岗实习)拍摄,应是授课班级的全体学生(实施分班教学的需有专门说明),并在报名表中说明授课班级人数、提供班级花名册;作品名称要精准表述教学任务,不支持脱离教学实际的“专门包装”。

四是强化“丰富性”。《方案》限定获得2019年一等奖的教师不能报名参赛、所在学校不能以同一公共基础课程或专业再次报名参赛,获得二等奖的教学团队需调整部分成员方能报名参赛。这样的限定旨在鼓励更多的院校、更多的教师参加比赛,扩大比赛覆盖面。《方案》鼓励课堂实录视频可以自选教学场景、体现不同风格;教学实施报告字数上限提高到5 000字,决赛时再安排6分钟的简要汇报;决赛时2段无学生教学展示在随机抽定的2份不同教案中自选教学内容。这样的放宽将有利于参赛教师发挥创造性,有利于参赛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二)强调各级赛事的规范组织,落实四个“完善”

一是完善“四级赛制”。《方案》要求各校各地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广泛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并在组织省级比赛的基础上,根据参赛分配名额和作品类别要求,选拔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只有完善的校赛、市赛(中职)、省赛和国赛四级赛制体系才能广泛带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才能示范引领广大教师的成长发展。

二是完善“组织管理”。《方案》首次根据各代表队专任教师数采用“基本名额+规模因素名额”的方式差别化分配名额。明确“不接受教学团队单独报名和材料上传”,要求“各代表队要指定专人负责网上报名、材料提交等工作”。同时,进一步明确由各代表队负责核查参赛教学团队、参赛作品材料在真实性、准确性、保密性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反馈纠正。

三是完善“数据采集”。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四级赛制”开展情况和国赛“拉动效应”,《方案》对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数据中要求增加校级比赛作品总数和参赛教师数、开展地市级比赛城市数以及地市级比赛参赛教师数的统计,以全面掌握年度常规工作对各地各校的“拉动效应”,并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各地各校比学赶超。

四是完善“评奖原则”。为了避免以往的获奖作品在真实性、规范性上出现的比较大的瑕疵与缺憾,《方案》还首次提出“坚持宁缺毋滥原则”,各评审组的一、二、三等奖“不超过本组参赛作品总数的10%、20%、30%”。同时,进一步完善评委专家的遴选原则、流程和监管等制度,对获奖作品的平均得分也将提出基本的限定要求。

由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将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式教学实施能力作为重要指标。”比赛能否真正起到“引领”职业院校改革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还需要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的探索与实践。(姜丽萍 钱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