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立与实施的前提性思考
时间:2022-08-23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变局下的全球化价值旨归,世界各国纷纷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我国实体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并加快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强化类型特色、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举办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搭建国际技术技能交流互鉴平台,构建世界技能共同体,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发展新阶段;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助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基础上,完善大赛标准规则体系,丰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置竞赛类与展演类赛项类型及相关赛项,兼顾国际视野与中国元素;进行单元化的赛项设计与布局,增强赛项单元故事性与呈现度;开展系统化的赛题设计,关注选手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中外融通的组队方式,增进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互鉴。

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是立足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发展阶段和形势,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性设计,旨在打造“一会、一赛、一展、一联盟”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崭新平台和范式,其中“一赛”指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世校赛”),建立大赛交流机制,借鉴国际技能大赛先进经验,聚焦产业发展,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办赛模式,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基础,以鲁班工坊为纽带,以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标准、大赛装备、教学资源为支撑,构建中外职业院校“手拉手”组队参赛方式,建立会赛一体、赛展一体的赛事机制,打造促进中国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和国际职业院校师生增进友谊、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重要平台。

一、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新时代背景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变局下的全球化价值旨归

世界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结构和创新版图重塑,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变局加速演变,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更加脆弱,全球价值链面临更加剧烈的调整;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中国政府深刻认识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客观现实,准确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冷静分析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被数次载入联合国决议,逐渐成为国际共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秉持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前途的生命体、成长体和发展体。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前途的生命体,共建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是人类共同事业。安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普遍要求,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前途的成长体,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对话、权责共担的国际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尊重世界各国的平等地位和话语权,共同承担全球性问题及挑战。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前途的发展体,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开放中交流、包容中互生、创新中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全球现代性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及相关战略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协商对话,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一带一路”展现了中国推进普惠平衡全球化的行动,普惠平衡的全球化是各国平等协商、共同参与、联动发展的新型全球化,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区域性合作组织,紧紧凝聚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的商讨和国际准则的制定中获得更多话语权与更高关注度,促进世界格局“多元治理”和“全球善治”。

(二)构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亟需高质量职业教育有力支撑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强国富民的根基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经济形态。主要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的危害,重新聚焦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例如,美国制定《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等,旨在实现美国在各工业行业保持先进制造业的领导力,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英国发布《工业战略——建设适应于未来的英国》《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强调制造业是英国经济复苏的核心。工业强国德国也实施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的建议》《国家工业战略2030》等,旨在使德国维持和重新获得在全球工业领域的竞争力和领导力,维护和增强整体经济力量、工作岗位和经济繁荣。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先后制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等,将实体经济视为“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取胜之匙”。

我国实体经济基于重大技术突破及重大发展需求,快速呈现及持续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强劲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因数字技术的重大突破快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发挥强大的赋能力,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作为新技术突破催生的新兴产业,产业分工格局还未定型,产业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成为各国竞争关键。我国积极部署与提升智能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组织研发并应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另一方面,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新市场格局等重大需求持续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包括有序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关键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带动中医药、中餐等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消费需求扩张。

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筑基于高级产业能力的竞争优势,高级产业能力基于高级生产要素形成,技能是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高技能的形成需要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新科技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数字技术的智能制造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制造产业、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型消费品产业等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存在巨大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以云计算、物联网、5G等产业为例,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需求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需求近500万、5G相关人才需求约800万。在智能制造产业方面,人社部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将达450万,其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需求均达125万,增材制造人才需求缺口达800万。在绿色制造产业方面,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设立后,预计2025年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将增长至50~100万。在新型消费品产业,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预计2025年人才净缺口为3.7万。职业院校毕业生是我国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在相关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高技能等高级生产要素的形成,高级生产能力的培育,迫切需要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支撑。

(三)建设技能型社会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保障和必然要求,对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民生福祉、社会文明等重大问题具备促进作用与深远意义。

第一,建设技能型社会,通过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增强生产过程的创新性,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升级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第二,建设技能型社会,为企业提供高技能劳动力,随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升级,企业市场战略也发生相应转变,产品的质量规格是企业市场战略的重要表现,高附加值的市场战略将更加重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有利于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第三,建设技能型社会,更多的人掌握更好更多的技能、胜任更加复杂更加重要的职业岗位、获取更高的薪酬、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第四,建设技能型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正确观念,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技能型社会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良性互动,职业教育是技能型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能型社会中,重视技能发展的政府、重视技术进步与产品质量的企业、重视高质量技能供给的职业院校、重视技能学习的人民之间紧密协作,实现政府政策、企业生产技术与产品服务、人民技能、社会价值观、职业院校教学等的均衡发展。在教育方面,建立起开放、包容、适应性、衔接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能教育和职业培训实用化、常态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教学课程适应经济产业需求和人民技能学习需求。技能型社会的最终目的指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具备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新时代职业教育进入类型教育与鲜明特色的新发展阶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机遇、超前布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有着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和普通教育不可替代的教育特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经过5至10年,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新职教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是对职业教育的重大理论贡献,对于摆正职业教育的地位,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能力,以及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发展战略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新征程作为新奋斗的新起点,必须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第一,建设与普通教育双轨平行、相互融通、具有同等地位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健全“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建设,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同时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第二,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新格局。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第三,提高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第四,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积极承办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形成一批教育、技能和人文交流品牌;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第五,强调德技并修,创新方式聘请技能大师、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担任专兼职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第六,创生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职业教育发展筑牢理论根基。

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意义

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旨在构建世界技能共同体,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助力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国际赛道,在国赛基础上,完善大赛标准规则体系,丰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

(一)搭建国际技术技能交流互鉴平台,增强职业教育话语权、主导权和影响力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面向世界职业院校师生搭建技术技能交流互鉴平台,推动世界各国职业院校互相学习、汲取营养,共享世界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成果。以大赛为平台,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经验与改革创新成果、高水平装备与技术,呈现中国传统技能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先进产业技术与高端装备、中华传统文化等的时代魅力,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主导权和影响力。

第一,构建国际技术技能交流互鉴平台,推动世界各国职业院校交流互鉴。全球正处于时代变局,各国间的彼此联系和相互依赖空前加深,技能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具备深远意义,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旨在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崭新平台,促进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师生增进友谊、切磋技能、展示风采,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教育交流、技能交流与人文交流,探索构建世界技能共同体,推动世界各国职业院校交流互鉴、互相学习,倡导职业教育在开放中交流、包容中互生、创新中发展,推动全球职业教育朝着均衡、普惠、共赢、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世界各国充分享有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成果。

第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经验与改革创新成果,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发展新阶段。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标准、大赛装备、教学资源为支撑,在赛项规程、标准、装备、资源、试题等方面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展现中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模式;试题设计融入扎根于天津职业教育实践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突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成果;赛项设置、组织、设计以鲁班工坊建设成果为核心要素,突出鲁班工坊为代表的国际职业教育知名品牌、中外人文交流重要平台建设成果,全面展现鲁班工坊在海外对当地国和周边国家的辐射效果。

第三,凸显中国装备与技术高水平发展态势,展示中国传统技能文化,呈现中国技术技能薪火相传。一方面,赛项设置聚焦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选取机电一体化项目、智能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疏浚技术与疏浚装备等赛项,展示和分享中国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疏浚船舶、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的最新产业科学技术成果、产业装备及技能。另一方面,赛项设置立足展示中国传统技能文化,选取中医传统技能、中餐烹饪、中华茶艺等展演类赛项,以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展示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通过技术技能展示呈现中国技术技能薪火相传,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先进产业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二)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加快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大赛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树旗、导航、定标、催化”作用,树立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旗帜,引导中国职业院校发展方向和重点,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更新和升级,催化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进而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加快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立足赛事活动的国际性和引领性,树立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旗帜。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借鉴、对标世界性技能赛事的基础上,结合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融入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经验与成果,大胆创新赛事组织与设计,力争办出世界水平的大赛,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打造为世界职业院校师生增进友谊、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重要平台,助力跻身世界著名大赛行列,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亮丽品牌。

第二,定向中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引导中国职业院校发展方向和重点。一是,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赛项设置紧密对接新科技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数字技术的智能制造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制造产业、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型消费品产业等,展现职业教育发展顺应数字时代趋势、支撑制造产业升级、服务社会经济民生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重要方向。二是,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充分凝聚与展现鲁班工坊元素及特色,在参赛组队上,形成以鲁班工坊建设院校与工坊所在国合作学校为代表的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师生“同比赛、共交流、齐分享”的崭新赛事;在赛项设置、组织、设计上,突出鲁班工坊为代表的国际职业教育知名品牌建设成果,展现拓展中外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等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的重点工作。三是,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展现未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深度融合、殊途同归的发展趋势,响应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设置“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平行论坛,赛项设置航空航天应用展演项目,展示典型的工程教育项目成果与创新型工程实践项目,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升级延伸职业教育层级、横向与普通教育渗透融通的建设方向。

第三,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不断更新和升级。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事组织设计紧密对接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整合经济发展需求与个性发展需求,立足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更新和升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广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一方面,大赛促进教师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将实际工作和课堂授课结合起来,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开展教学,使学生主动适应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真正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另一方面,大赛充分运用EPIP,从工程化入手,以实践性贯彻,引创新型风尚,推项目式载体,探索服务产业升级与社会需求,融入行业企业标准,坚持知技协进、德技并修、全面培养,实施赛项设计开发,着眼大赛教学资源转化,突出服务日常教学、引导专业建设。

第四,催化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置能工巧匠展演单元,邀请技能专家、劳动楷模、大国工匠展示产业高新技术技能成果,展现大国工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成长历程,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同时大赛实施重奖,竞赛类赛项设置金、银、铜、优胜奖,展演类赛项设最佳表现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组织奖和特别合作奖,并设立奖金制度,引导激励全社会共同关心、广泛支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

(三)完善大赛标准规则体系,丰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

依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开设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赛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基于14届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深厚积淀,立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面向世界职业院校师生,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崭新平台,有利于完善和拓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并以世界水平赛事为标准,不断提高大赛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拓展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完善竞赛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标准规则体系,探索大赛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的区别,丰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

第一,完善和拓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2008年首届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正式开始建设职业技能竞赛的国家体系。经过14年建设发展,大赛引领形成“校校有比赛,省省有竞赛,国家有大赛”的三级竞赛体系,“人人都参与、专业大覆盖、层层有选拨”,辐射网络使每所职业院校的师生都成为竞赛体系的真实主体。世界水平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办赛目标,自办赛以来,积极鼓励国际学生、符合条件的国际选手参于比赛,包括邀请国外代表队作为正式参赛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及组织“国赛”对接“世赛”职业院校国际赛事合作交流活动等。2022年,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举办,面向世界职业院校师生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有利于完善和拓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形成学校、省级、国家、世界四级竞赛体系,增进国际间职业教育合作,共享先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经验。

第二,建立和完善赛事设计、组织实施方面的标准规则体系。一方面,完善赛事设计标准规程体系,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育特色,合理借鉴世界技能赛事的理念和标准,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赛事设计。对接产业需求,突出中国元素,建立赛项设置标准,规划赛项设置方向和重点,完善赛项目录;根据赛项特点设置竞赛类和展演类两种赛项类型,拓展赛项类型;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融入赛题设计,完善赛题设计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比赛、展示与体验三位一体,对赛项进行单元化的布局与设计,创新赛事设计理念。进一步完善赛项技术文件编撰、赛题设计、赛场设计、赛事咨询、竞赛成绩分析和技术点评、资源转化、裁判人员培训等竞赛技术工作的标准规则体系。另一方面,完善赛事组织实施标准规则体系。完善参赛规则及组队机制,突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建设院校办赛、参赛主体作用,明确国(境)外学校组队参赛的基本条件、标准、规则和程序;进一步完善高质量、高级别国际赛事的奖项设置标准,以及承办地、承办校和合作企业遴选标准规则,组建符合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的赛事要求的专家、裁判库,提升大赛的含金量和权威性。

第三,拓展中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模式与制度,丰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重大制度创新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天津市作为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将大赛列为年度工作要点,不断完善制度设计,确保规范运行,大赛制度涵盖赛事组织机构、赛事筹备、竞赛过程、赛后工作,经历14届次国赛,大赛丰富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同时,国赛资源转化不断推动着职业院校改革创新,围绕国赛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国赛制度创新与理论建构的基础上,探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技能力量,构建国际技术技能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丰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

三、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创新设计

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赛项类型、赛项设置、赛项单元、赛题、组队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和大胆实践。

(一)竞赛类与展演类的赛项类型设置,兼顾国际视野与中国元素

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类型设置竞赛类和展演类。竞赛类赛项设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等5个赛项单元,共15个赛项;展演类赛项设中国制造与传统文化、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等3个赛项单元,共8个赛项。

第一,竞赛类赛项设置聚焦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响应制造强国、智能制造主攻方向,顺应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设置赛项包括机电一体化、智能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汽车技术、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等,主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展演类赛项设置体现新时代职业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设置赛项包括中医传统技能、中餐烹饪、中华茶艺等展演类赛项,并在非物质文化赛项单元定向征集蛋雕艺术、传统插花、潍坊风筝、金钱板、航海旗语、岭南御纸、芜湖铁画、木刻水画、川剧变脸、扎染工艺、贝雕工艺、陶瓷制作等视频展示项目,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技艺技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通过技能展演呈现中国技术技能薪火相传。

第三,展演类能工巧匠赛项单元呈现新时代职业教育涵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突出以“鲁班”为代表的工匠精神传承,定向邀请技能专家、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开展能工巧匠展示活动,凸显中国装备与技术高水平发展态势,营造尊重技术技能人才、重视技术技能人才、激励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为大国工匠的浓厚氛围。竞赛类、展演类赛项参赛的职业院校师生与展演类能工巧匠单元大国工匠形成“今天的小匠”与“明天的工匠”的呼应,寓意职业院校学生未来成长为大国工匠。

第四,展演类能工巧匠赛项单元中的航空航天应用展示项目,展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发展未来,展示典型的创新型工程实践项目,以及典型的高等工程教育成果项目。展现从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到世界首套空间站在轨脑机交互系统在神十一、神十三、神十四实验应用,再到脑电分析的放大器、康复机器人等设备自主研发,生产和运维设备的全过程,呈现顶端科技、工程实践与职业教育的链条式对接,未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再是简单区分不同,而是科学精神、工程素养、工匠精神、项目实践的融入与综合。

(二)单元化的赛项设计与布局,增强赛项单元故事性与呈现度

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比赛与展示、体验融为一体,创造性地以产品、生产或应用为主线,对赛项及赛项中的比赛、展示及体验进行串联设计和统一布局,单元化的赛场布局中赛项单元呈现真实、完整的产品生产、应用过程或服务供给、接受过程,增强赛项单元的故事性、互动性和呈现度。

其一,多赛项的赛项单元化布局,以产品、生产或应用逻辑将多个赛项进行统一的单元布局,对多个赛项串联设计,呈现生产或应用过程。如机电一体化项目、智能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三个赛项进行单元化布局,在赛场中对三个赛项进行统一布局,三个赛项代表生产过程中系列功能不同、但相互关联的生产实践活动,通过赛场的设计与布置串联呈现三个赛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5G通信网络布线两个赛项进行单元化布局,在赛场中对两个赛项进行统一布局,通过赛题的设计、赛场的布置串联起两个赛项,呈现出5G网络从规划、光缆布线与基站搭建到机房布线、信创设备管理与维护、信创网络渗透技术与测试、网络安全运维管理的规划、布线、应用和安全管理全过程。

其二,单赛项的赛项单元化布局,围绕比赛内容,设计技能展示内容及体验内容,以产品、生产、应用或服务供给、接受为主线,串联比赛、技能展示和体验环节,并进行相应的赛场设计,还原产品生产、应用以及服务供给、接受过程。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展演类赛项的比赛内容为智能化模块及部件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以及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虚拟仿真测试及场地综合道路测试,在比赛内容基础上,该赛项还设计了智能网联汽车的试乘体验环节,还原了智能网联汽车安装、调试、测试再到用户试乘的过程。中医传统技能展演类赛项的比赛内容包括新生儿抚触、推拿按摩补肺固卫强体魄、古今交融客观诊断疾病、耳穴压豆治疗失眠、药膳的制作、药用植物插花、中药香囊的制作、八段锦等八个项目,在比赛内容基础上设计相应的体验内容,以“远古·现代·未来,中医传统技能护佑人类家园,构建美好生活”为主题,将八个项目串联起来,进行展演和体验。

(三)系统化的赛题设计,关注选手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创新性地融入赛题设计,赛题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设计部分,根据赛题制定任务书;第二部分为操作部分,按任务书完成技能操作部分;第三部分为创新部分,设置新的技术条件,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完成技能操作;第四部分交流部分,对设计理念、技能操作或参赛作品等进行交流、汇报和展示。整个赛题是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的设计,工程化指基于真实的工作任务、场景、情境设计赛题具体内容;实践性为在技能操作部分,选手完成常规性的实践操作;创新型是通过设置故障、新的技术条件或新的技术要求等方式改变原有的技能操作条件或要求;项目式指选手间相互讨论、交流,协作设计并完成常规性和创造性的技能操作,达到共同的比赛目标;关注参赛选手的专业技术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交流展示能力等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例如,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赛项赛题包括工程实践操作、工程项目创新、工程项目展示三个模块。在工程实践操作模块融入了设计部分,在完成可再生能源工程项目的系统电气图纸设计基础上,进行设备安装与连接、单元模块软硬件设置、系统功能调试与故障排除等常规性技能操作;在工程项目创新模块,设置更高的技术技能要求,包括搭建光伏电站、风电场,设计与调试能源转换储存控制系统,调试与运行并网逆变控制系统,能源监控管理系统的运行优化等创新性技能操作;在工程项目展示模块,进行总结性汇报。选手可根据比赛任务书进行创新设计,遇到问题时协作解决问题,在实际工程中涵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创新发展能力。

EPIP融入赛题设计,旨在打造成综合、多元、内涵、全面的比赛,突破在时间、速度、精度等方面单纯的技能操作比拼,创设真实条件下的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竞赛环境和条件,关注参赛选手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展现中国职业教育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和阐释,呈现大赛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的区别。

(四)中外融通的组队方式,增进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互鉴

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组队参赛方式,开创性地实行国内外参赛选手“手拉手”组队方式。赛项融合中外选手组队参赛,实行中外联合组队或中外混合编队方式,组织中外职业院校师生或学生组成参赛队伍,以队为单位进行报名、比赛、获奖。从报名开始,中外选手即组成共同体,体现比赛的同心、共训、共享、共赢,国外参赛选手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国家,增进国际职业院校师生的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互鉴。

第一,中外联队组队方式,比赛以联队为单位,即 1 个中国组和 1 个外国组联合组成一个参赛队。机电一体化项目、智能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云计算、汽车技术、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等7个竞赛类赛项采取中外联队的组队方式。赛前,中外参赛组共同组织和参与培训备赛活动;赛中,中外参赛组在赛题中的设计部分互相讨论、共同设计,在常规性、创新性技能操作部分独立操作,在交流部分相互交流和评价;赛中及赛后,对2个中外参赛组进行独立评分,联队的最终比赛成绩为2个中外参赛组的平均分。

第二,混合编队组队方式,中国选手和外国选手混合组成一个参赛队。增材制造技术、无人机维修与应用、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物联网技术应用、通信网络管理、迷宫机器人、跨境电商等8个竞赛类赛项采取混合编队的组队方式,中外比例大致相当。赛前,中外参赛选手共同组织和参与培训备赛活动;赛中,中外参赛选手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赛题任务;赛中及赛后,对中外参赛选手混合组成的参赛队进行统一评分。

在比赛中,国际职业院校师生共同组织参与培训备赛、完成赛题任务、评分获奖等过程中,增进世界职业院校师生的友谊构建、技术技能的切磋互动以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经验的交流互鉴。(耿洁,李文.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立与实施的前提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