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高农村成人“双证制”培训效率策略的浅探
时间:2015-04-16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安昌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郭仁兴

【摘  要】农村成人“双证制”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培训活动的特殊要求。如何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更加有效、更加新颖、更加有趣的培训活动方式来提高培训的效率,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从学习主动性、工学平衡点、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点等方面入手来分析如何提高培训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成人“双证制” 培训 效率 浅探

开展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是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深化,也是劳动力学历培训的完善,更是进一步提高成年村民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提升村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将对村民乃至整个民族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起到积极的、有效的推动作用。

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是一种把文化科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成人教育培训形式。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列为人才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传统的成人教育对象扩大到农村基层的普通老百姓,是现阶段成人教育出现的新形式、新特点,将进一步深化成人教育改革。在此背景下,如何针对农村成人群体特点,提高成人学习的质量和实效,促进公民素质的提升。这些是我们基层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也是推动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笔者结合农村成人“双证制”教学和成人教育实践对如何创新成人教学形式,提高成人“双证制”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的表现。所谓“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员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的自觉自愿的学习。

首先是营造气氛,认识成人“双证制”培训的惠民政策。

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启动后,作为基层成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向镇分管领导详细汇报,并及时召开各村(居)联络员会议,解读市、县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文件精神,讲明成人“双证制” 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操作细则,并通过村(居)联络员和成人“双证制”毕业生及在籍学员向广大村民宣传,扩大成人“双证制”教育的影响。

紧紧依靠当地政府,依靠当地中小学校(成人“双证制”培训学员的孩子正好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并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从成校到各行政村营造浓厚氛围,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将招生简章发放到各行政村、各厂矿企业,使更多的村民、职工知道政府部门在积极开展成人 “双证制”教育培训,并能够让村民、职工们体会到免费享受培训工程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带来的影响。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必须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墙壁有文,手上有纸。

其次要深入企业、社区、行政村进行摸底调研。

向符合条件的村民传递免费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的信息,得到企业、社区、各行政村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同时加强学员培训的意识教育,使学员清楚地认识到培训为了自己,使不培训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的意识牢固地树立在学员的思想中。当了解到有许多同一村村民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通过到成校再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和掌握一门谋求生路的实用技能,提高自身再就业能力。基层成教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按照他们的要求,单独为他们一个村的村民组班,到行政村去上课。这样既有了生源,又为行政村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最后是推出榜样,明确成人“双证制”培训的实际效能。

去年安昌成校为31名毕业学员举行了毕业典礼,评选并表彰了5名优秀学员,发放了奖状和奖品,拍了毕业照,给每位学员送了一份小礼物。学员非常开心,把培训的切身感受传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把成人“双证制”培训活动的氛围搞热了。由于毕业学员的现身宣传,仅3天工夫,今年40名新生招生任务顺利完成。

二、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找准工学的平衡点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所有的一切运行规律都是在它的推动下前进的,没有知识力量的作用,一切都将停滞不前。只有通过学习,掌握了熟练的生产技能,学会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了服务水准,才能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理念的升华,都需要通过学习来充实。但学习或多或少又会影响着现有的工作。所以说,工作与学习是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东西。为了更好地工作,就需要学习。抽出时间来学习了,势必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但是,如果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又会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来。那如何找到工作与学习的平衡点呢?

首先是积少成多,积累零散时间的“财富效应”

“事情就怕加起来。”这一通俗易懂的谚语就说的是这个浅显的道理。一切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他们的言行里,在他们的思想中,在他们的传记里,常常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句子:“充分利用每一秒、每一分钟来读书。”

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有影响的学问家都是善于利用“零星碎片”时间学习的。东汉学者董遇,从小父母双双去世,但他好学不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他曾经说:“我是利用‘三余’来学习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就是说在冬闲、晚上、阴雨天不能外出劳作的时候,他都用来读书、写字、思考,这样日积月累,终于成为当时,乃至现在都有名的大学者。

许多学员往往认为那些零散的时间没什么用处,没有什么价值,其实这些时间看似很少、很短,但积少成多、汇流成河、汇河成海,几分或几秒的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也不够做什么事,但汇合在一起就大有可为,真所为滴水穿石、聚沙成塔。

其次是培训“无假日”,倡导自由时空的无缝对接。

网络学习已成为当今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在的农村,网络已经传遍千家万户,但所起的作用还是很小,不过是看看电影,玩玩游戏,好点的也只是浏览新闻等。但是,网络学习资源分布广泛、内容丰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诸如教学课件、网络课堂、考试题库、远程教育资源库、视听点播资料等等。如果把这些知识告知学员,那会给他们一片天、一片海。我认为,采用网络教学,方便现代社会职业快速流动下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空间、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实施开放式成人“双证制”网络教学可解决传统课堂教育遇到的工学矛盾突出、师资矛盾突出、办学成本高等问题。

学历教育不同于技能培训,像语文、数学这些学科的知识是系统性的,学懂了还要加以练习巩固。因此,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要求学员练习之外,还通过短信平台适量地给学员们群发布置一些作业及复习提要。对于有些不能理解或在学习中碰到问题的学员,他们的一个电话、短信或者一个邮件,我们的老师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尽量使学员理解,从而提高学员的文化知识水平。

最后是集中授课时间的“操控自如”,保障全体学员的“雨露滋润”。

建立电话、短信平台,充分了解广大学员一周内的工作生活信息,让学员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最理想的面授时间。学校对学员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面授时间。如一周内,发现有一个比较集中的休息时间,就确定为面授时间;如一周内有两个比较集中的休息时间,就确定为两个面授时间,学校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两次面授,学员则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面授时间;如一周内大部分学员白天都没有休息时间,就选择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晚上作为面授时间。这样的“动态学习”把面授时间交由学员自己来选择,作为一个解决“双证制”学员“工学”矛盾的新举措,从实际情况看,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较好的解决了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中的“工学”矛盾,而且还深得学员们的支持和欢迎。*#*

三、变“畏难而退”为“循序渐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的,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只要肯立志,坚持不懈地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换句话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事实上就总会有所收获。相反,凡事太功利,还没有开步就问终点在哪里,利益在哪里,我能得到哪些好处。事实上,期望值太高,太迫切,一遇到困难,意志就会更容易消沉,也就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结果便很容易半途而废,甚至画地为牢,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裹足不前,更有甚者打退堂鼓了事。在学习中,只有先克服畏难情绪,鼓足勇气,再按部就班地去学,才能战胜困难,尽快学到新的东西。那么,怎样帮助学员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呢?

首先,培养学员的自信心。

自信是战胜畏难情绪的有力武器,是到达彼岸的一叶扁舟,是攀登高峰的一根登山棒。当自己出现畏难情绪时,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坚定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如“这个问题难得住我吗?”、“我就不相信自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个困难我一定能解决的!”、“再难的内容我也要破解它!”等。学员遇事多给自己鼓励,试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行,我可以的,我能达到目的的!”这样学员就会发现自己的自信心倍增。还可以教会学员通过纵向的比较,看到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坚定信心。

其次,帮助学员寻找成功的路径。

很多人觉得“成功”很神秘,眼看着身边的人挖到了“第一桶金”并开始持续不断地挖到“金子”,却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特异之处,于是就想当然地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于一种偶然,“那不过是碰巧罢了”。或者开始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自己拥有如此才华,却怀才不遇,身边那么多不如自己的人却不断成功,真是老天负人呀。但是,他人的成功真的是“命”好吗?哲学上认为,力所不及之处是谓“命”。所以,还没有成功的人,请你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是“力所不及”了。 所以,我认为:成功,其实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路径。在“双证制”的培训中,我们也应该帮助学员找到这一种“成功的路径”。

我们要在集中培训的时候提醒学员要专注于课堂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教育活动,也要总结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点滴经验。当然重点难点力求在课堂上解决。对于理科的一些课程,如数学,一定要掌握原理,从源头上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更快地运用原理,从而解决问题。还要提倡学员建一本“错题集”,及时摘录错题。平时多看多记。研究自己做错的题,举一反三,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做练习,要精选,不可贪多求全。要知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练题,并善于总结反思,往往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可以事半功倍,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科的一些课程,特别是需要大量记忆的部分,就要懂得化整为零,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来攻破堡垒。同时,增强计划性,做到水滴石穿。当然,学习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人而异,需要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学员只有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才能找到成功之路。

最后,给学员制订适宜的目标,循序渐进。

“跳一跳,摘到桃”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呀!这样也能激发我们再次跳起摘第二棵桃子,甚至能跳得更高点,摘到更大、更甜的桃子。所以,制订适宜的目标对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思想障碍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个人有了明确的适宜的学习目的,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尝到甜头后就会把畏难情绪变为必胜的信心。我们在为学员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开始每天学习的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然后逐步地提高要求,让学员逐渐适应。这跟跳高的事是一个理,一个人最高能跳160厘米,如果把横杆一下子升到这个高度,他可能就跳不过去了;如果把横杆的高度依次放在120厘米、140厘米,最后再到160厘米,有了这三个台阶,跳过160厘米就容易多了。我们的“双证制”培训中,设计这样的“阶梯式”训练,最难的问题,学员也会慢慢地适应了。如果“阶梯式”训练的目标设置合理,经过逐步加大强度的“阶梯式”强化训练,学员就会把学习当成家常便饭,自然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

农民参加成人“双证制”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是很重要的,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善于调动学员形成师生教学互动,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培训前,让学员质疑,带着问题来听课;培训中,让学员根据老师的讲解演示进行实际操作;培训结束前,要留给学员一定时间,让他们提出还存在的问题,老师及时解惑;培训后,老师要及时对学员进行跟踪,解决他们在就业后遇到的技术困难和问题。

四、变“个体学习”为“小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点

由于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面授时间有限,一般情况主要通过学员自学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这样的效率就太低了。我们通过与学员面谈交流,基本上了解了每位学员的文化功底。我们把所有学员根据其居住地及文化基础好差一一搭配结对,鼓励互帮互学,事实证明,这种办法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首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学习神圣性。

“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学员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员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学员们感受到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也让学员们对培训学习有正确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员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员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这真是我们成人“双证制”培训的目的所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员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培养学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颖的学习模式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最后,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正确率。

在接受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学员们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坐等老师的答案;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员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员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通过活动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员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提升学员学习成绩的具体体现。

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是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深化与完善,通过长效、有机的教学策略让学员们更快、更好、更广地学习。吸收更多、更有用的知识,掌握得心应手的各种技能。我们抱着“技能学历相结合,努力服务新农村”的宗旨,着手研究农村成人“双证制”培训的教学策略,使农民受教育年限实现了持续增长,扩大了就业范围,有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压力,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

3、农业部发:《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

4、《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

(浙教职成〔2008〕250号)

5、《成校开展“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新农村》2012年第12期吴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