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职成教网4月11日讯(特约通讯员 程正德)每个周一下午,当你走进开化职业中专,便能听到阵阵优雅的戏曲声,循声望去,只见培训教室里一群学生正欢快地唱歌跳舞,而一旁的指导老师声情并茂地拍掌领唱。“我要把我们开化的目莲戏学好,每个星期回家可以唱给我奶奶听。” 15级(8)班幼教专业的程婉卿同学说,现在她对目莲戏越来越感兴趣了,虽然现在表演的并不完美,但她还是要坚持下去。
同样对目莲戏越来越痴迷的还有15级(13)班茶旅专业的余家俊同学,作为“目莲戏”兴趣小组唯一的男成员,起初也是懵里懵懂进了社团,经过老师悉心指导与鼓励,现在正慢慢“丰满”起来。“他现在可是我们这里的当家小生呀!” 县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林雪丽老师对这位爱徒赞赏有加。
“我感觉目莲戏的曲调、歌词很优美,能给人一种朴实、向上的感觉。” 余家俊在接触目莲戏一段时间后愈发感觉到目莲戏的魅力。“我妈妈爱唱黄梅戏,我奶奶喜欢京剧,我爷爷喜欢越剧,而我爱上了目莲戏,以后我们这个家庭可以开个小型演唱会了。”
“刚开始有30多人报名参加,可是几个星期下来只剩下13人。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兴趣正渐行渐远。”县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徐丽华老师对没有最终留下来学习的同学表示遗憾,“我们希望传统的非遗文化能够得到普及,让更多的孩子能接触到传统的艺术。”
“没想到这些最终留下来学习的孩子们对目莲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令人欣慰。”开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樊禹雄说,去年12月,县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送戏到校园,不经意间发现职校学生对目莲戏的热情,于是决定把目莲戏在职校开展试点。“只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学习并喜爱上非遗文化,才能保证非遗文化的长盛不衰。”
“职业教育能够为非遗传承发现、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我们期望用职业教育的手段,传承民间文化,让非遗回归日常生活。”开化职业中专副校长张丽萍说,对非遗文化的学习也是一种技能的提升,今后,学校将引入更多的“非遗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舞台。
小知识链接:开化目莲戏是浙江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开化目莲戏的形成要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婺源(现江西省)和尚汪和元来苏庄乡宪户村云台寺,以锡仗演目莲戏传授门徒。该剧种在清代嘉庆年间以来曾开化、淳安、遂安一带 广为流行。在长期而又频繁的演出活动中,受到当地的汉族民间小调、山歌号子以及其他戏曲的 影响,在保留了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姐妹艺术的长处,使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发展演变成与其他地区目莲戏略有不同的开化目莲戏,其音乐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